國慶期間,剛開放的小河公園火了。公園的前身是中石化的小河油庫,如今成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標志性項目之一。
日本著名設計師隈研吾設計了整個公園,小河油庫被保留下來的三個油罐在加固翻新的基礎上新增了幾千個大小不一的孔洞,營造先鋒時尚的光影效果,與碼頭邊的新建“油罐”共同組成“大燈籠”。園區油罐、歷史建筑和老機器等特色景點,也成了公園別具匠心、與眾不同的景觀。
中石化小河油庫是杭州人熟悉的“老工業代表”,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是新中國成立后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座油庫,位于京杭大運河、余杭塘河、西塘河“三河匯流處”,也是運河歷史變遷的重要見證。
在成為工業遺產后,深挖其多元價值,體現對工業文明及其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尊重,同時將其打造成集城市記憶、知識傳播、創意文化、休閑體驗、消費應用等于一體的文旅新地標,不失為既保留歷史遺跡,又注入生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2021年12月,工信部對外公布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并要求加強國家工業遺產的保護管理,創新活化利用方式,傳承弘揚優秀工業文化,促進協同發展,打造各類工業旅游項目,創建一批工業旅游示范基地。這些年來,杭州的工業遺產改造屢見不鮮,原有的廠房倉庫化身為文創園、科技園等新興產業集聚區,又或是博物館、開放空間等文化藝術打卡地,“老地方”煥發出了“新氣息”。
只有合理利用才能促進保護,讓城市記憶融入市民及游客的當代生活。廢舊跟時尚的反差,讓工業遺產很容易成為網紅景點。但單純的工業遺跡并不會成為旅游熱點,只有讓人文與歷史交融,實施“食、游、購、娛、體、展、演”交匯的現代商業布局,工業遺產保護性開發所投入的資金和情感,才能獲得較高的人氣回報。
比如作為北京冬奧會賽場在海內外社交媒體刷屏的首鋼園區,在冬奧結束后通過多種業態開展后期運營,吸引市民游客;北京798藝術區,將電子工業的老廠區經由當代藝術、建筑空間、文化產業與歷史文脈及城市生活環境的有機結合,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杭州的工業遺產開發仍在進行中,杭鋼舊址公園的建設正如火如荼。按規劃,該地將培植數字新興產業,打造成集文、產、商于一體的產業創新區,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樣板,也讓杭州人熟悉的老地方以另一種方式留下來。
(首席記者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