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挪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共同會長 馬 列 |
全挪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共同會長馬列
我感覺,人民日報及人民日報海外版,在“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一點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中國包括經濟上的中國、政治上的中國、文化上的中國。海外的人看到經濟中國強了,他認可了。但是在文化方面來認可中國,還需要努力。這就需要去講述中國的故事,讓海外的人能夠領會。
我是浙江人,為了向海外宣傳好杭州這座城市,我曾專門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寫了180多篇杭州故事,集成“杭州故事馬列說”。這些故事,都是從小處開始講。包括杭州的人文地理、歷史發展,從馬可波羅游歷的時代,講到當今杭州的發展;從杭州舊時的手工作坊、絲綢作坊,講到現在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團。這樣的故事一個一個據史述之,味道不變,大家閱讀起來自然也就形成了一個對中國、對杭州的理解。
我自身經歷過的例子說明,講故事是能達到很好的文化傳播效果的。特別是在海外的年輕一代,他們在吸收了中國各方面的故事之后,也會傳播給外國朋友,因為他們就生活在外國人的圈子里。這樣傳播下去,中國的發展故事自然也會在外國人心里留下印象。
每個人都是國家名片
全非洲華人婦女聯合總會會長朱怡苑
我來自南非約翰內斯堡,今天來人民日報座談,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自己的感受:不虛此行,大開眼界。原來人民日報不僅僅局限在一張報紙上,而是一個立體的、在新時代大有發展的綜合媒體。
關于如何樹立海外華人良好形象的問題,我認為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個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本身就是一張祖(籍)國的名片,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如果你能讓當地人對你個人的形象形成好感,那么某種程度上也就為中國做宣傳。
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從大的角度而言,這幾年中華文化走出去進行得如火如荼。各種形式的文化都有海外推廣,如武術、飲食文化,還有我們的戲曲文化,在海外都很受歡迎。我們海外華團可以利用我們的人脈優勢和對海外情況的了解,來積極配合展開文化交流。從小的方面來說,文化宣傳就是從我們個體做起。比如“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就可以用在文化傳播實踐上。我可以向我的鄰居、同事、員工潛移默化地傳播我們中國文化。我想人民日報海外版可以聯合當地媒體采訪報道。第一是讓祖(籍)國人民知道我們海外華僑華人干了什么。第二也是讓當地人民知道,我們華僑華人為當地貢獻了什么,回報、回饋了什么。
太極拳里承載中華文化
新西蘭中華武術總會會長、洪氏太極拳傳人洪衛國
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我的一位長輩,他是山東萊蕪人,1919年出生,19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革命工作。老人是真正堅持每天都要閱讀人民日報的人。春節的時候,我去看望他,他雖然年紀大了,但聽力、視力都還不錯,每天都讀人民日報,身邊離不開人民日報。我把自己要列席全國政協會議的消息告訴老人家,他特別高興,覺得后繼有人了,眼睛里有殷殷之情。老人家囑咐我,要永遠記著聽黨的話跟黨走。他也告訴我的兒子,要好好念書,長大之后為祖國服務。因此在這個時候我能來人民日報參加這個座談會非常榮幸和感恩。
我是練武之人,是太極拳的傳承人。我認為,太極拳是中國老祖宗最好的東西之一,我在新西蘭獲得綠卡就是因為太極,是當時新西蘭政府給我的特別獎勵。因為太極它沒有價錢,卻有價值;它源于中國,更屬于世界。
一年之中,我通常要跑二三十個國家,去給全世界各地的人們講太極、傳太極。我認為太極承載著的是一種中華文化,一種用身體語言表達出來的文化,它傳播的是健康。
對外宣傳要“接好地氣”
意大利中國總商會會長陳正溪
人民日報海外版是人民日報社的外宣平臺,是黨和國家關心、引領海外僑胞發展的重要外宣陣地。
我們的祖(籍)國進入到新時代,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全面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引領海外僑胞文化歸屬感方面要做好文章,除了要在新聞宣傳方面進一步接好地氣,還可以與各地的主要華人社團聯合舉辦一系列文化活動。
我認為,這些活動必須要有當地的年輕一代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一起參加,并且可以通過他們邀請更多當地的年輕人參與,擴大傳播圈。
另外,人民日報海外版可以在海外華僑華人聚集度比較高的國家和城市成立讀者俱樂部。意大利中國總商會的很多會員,他們雖然堅守在意大利,但在國內同時也有很多投資項目,而且投資范圍很廣。其中,有很多人投資了國內的文化產業。我希望,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繼續關注他們在海外成就的同時,也能關注他們在國內的貢獻。他們在國內發展好了,他們的下一代自然而然就會有民族的自豪感、文化的歸屬感,從而成為在海外宣傳中華文化的有生力量。
我們愿做“一帶一路”彩虹橋
匈牙利福建華人華僑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方建
此次受全國政協邀請列席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我認真聽了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深受教育、備受鼓舞。報告的內容很全面,報告中提到高鐵、手機支付、電子商務等中國在世界上領先的創新成果,這是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的結果。
過去五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攻堅克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十分不易。未來的五年,是中國經濟實現由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期,我覺得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深化結構調整,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調的產業體系,就一定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而祖(籍)國變強大對我們海外華僑華人來說,是件喜事、好事,我們華僑華人在居住國地位也會更高。匈牙利是“一帶一路”的相關國家,我們愿意做“一帶一路”的彩虹橋,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快速前進。
幫助別人就是自我塑造
菲律賓中國商會會長洪及祥
對于海外中國形象,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人都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說不如一做”。習近平主席提出來的“一帶一路”就是打造中國在海外形象的最好行動。我們的“一帶一路”走出去,能夠與許多國家一起共同建設,讓他們理解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是一個友善國家。幫助其他國家的過程,就是最好的海外中國形象塑造過程。
在中華文化傳播這個問題上,我希望中國能夠再多派一些文藝團體走出去表演。現在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在經濟上,我們已經站起來了,而今更需要的是多一些歷史文化方面的傳播,讓國外的人能夠更多地了解中國。
我們菲律賓中國商會,每一年都會舉辦“中菲文化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們都邀請中國駐菲律賓的大使還有當地的官員來參加,大使還會去剪彩。“中菲文化節”在菲律賓政要的眼中,也有很重要的位置。到今年為止,已經是第十八屆了。
我們舉辦這個“中菲文化節”就是為了在海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節上會組織一些表演,比如古代的戲曲表演,還有猜燈謎的活動,還有正月十五共同煮湯圓等。我們還會邀請菲律賓的政要來演講。“中菲文化節”的舉辦地是菲律賓最大的國家公園黎剎公園中的“中國公園”。“中國公園”的設計也全部都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建筑的風格、上面繪制的圖案都源自中華傳統文化。我想這樣的活動就是中華文化傳播的良好示范。
書法傳遞中國人文精神
全日本華僑華人聯合會會長劉洪友
人民日報海外版是在日本的華僑華人接觸中國的一個窗口,它在東京有一個印點,我們很方便能看到。正是通過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我們能在第一時間獲取很多信息、聽到很多聲音,也能及時地和其它國家的華僑華人進行交流。
2009年8月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對我進行了專訪,當時我就提出來,我們在日本傳播中華文化,首先自己要有自信心。文化自信這個詞,我非常贊同。每一位華僑華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文化自覺,即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在海外傳播好中華文化,做好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宣傳員和播種機。
我4歲開始學書法,1988年初入東京。從1989年起至今,我已經在日本教學書法30年。書法,傳承著中華文化的根脈,承載著獨特的人文精神和審美理想,在遵循傳統規律的同時,也彰顯著時代的精神。我以為,可以以書法為依托,溝通中日兩國人民的心靈。因為書法不僅是書寫漢字,更承載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人文精神、深邃的民族思維和智慧。
目前,日本有近千萬的書法愛好者,他們追求情操的涵養和素質的升華,養成更加儒雅的貴族氣質。因此,我們應該讓世界感受中華人文之精神,使書法成為中華民族一張靚麗的名片。
今年春節,華人書法名家首次為日本民眾、在日的各國友好人士書寫春聯,紅紅的春聯紙烘托出濃郁的中國傳統節日氣氛。在傳播文化的同時,我們也給日本的華僑華人進行愛祖(籍)國、愛中華民族的教育,組織“不忘初心,文化薈萃”講堂,邀請中日名家免費講演中國的書、畫、茶、花、料理、戲曲等民族文化。活動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影響之大,受眾之多,可謂前所未有。今后,這種活動還將年年辦、各地辦,不僅讓書法文化走進日本千家萬戶,還要讓更多的日本人了解中華文化、熱愛中華文化。我也希望人民日報海外版能給我們在日本的華僑華人傳遞更多來自祖(籍)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