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并購折戟、參股公司增長不達預期,上市十年的嘉應制藥(002198,SZ)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面。4月23日晚間,嘉應制藥發布的2017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4.68億元,同比增長4.03%;凈利潤為負2.15億元,同比下滑489.26%,這也是嘉應制藥上市以來首次陷入虧損。
嘉應制藥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對子公司湖南金沙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沙藥業)進行商譽計提減值2.40億元。而在今年2月底的業績快報中,嘉應制藥提出擬對收購金沙藥業標的資產64.466%股東權益產生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金額為9816萬元。為何兩次商譽計提減值出現巨大差異?
金沙藥業商譽減值猛增
過去三個月,嘉應制藥對2017年的業績披露就像天氣一般變幻莫測。2017年10月底,嘉應制藥在三季報中預計2017年度的凈利潤為盈利3400萬元~3800萬元,同比下降38.37%~31.12%。2018年1月31日,嘉應制藥發布業績修正公告,預計2017年的凈利潤為虧損,虧損金額為5900萬元~6900萬元。
2月28日,嘉應制藥披露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4.64億元,同比增長3.20%;凈利潤為負6389.50萬元,同比下滑215.67%。但到4月23日晚間的年報,嘉應制藥的虧損幅度進一步加大,比此前的虧損金額增加約1.50億元。
“這個是經過審計的金額,我們也發了致歉公告。”嘉應制藥相關高管表示,金沙藥業截至2017年12月31日財務報表相關財務數據經審計確定后,上市公司與評估公司、年審會計師事務所對相關數據重新進行測算,并基于謹慎性原則,對評估方法、評估參數設置等反復進行論證、改進。最終測算結果顯示,在評估基準日2017年12月31日與形成商譽對應的金沙藥業資產組組合公允價值(可回收金額)為5.13億元,小于金沙藥業當日各項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及商譽之和7.53億元,商譽已出現減值。
公告顯示,因產品銷售價格下降、生產成本上揚、銷售費用大幅提升,金沙藥業2017年凈利潤首次出現大幅下滑,幅度接近40%,實現凈利潤3576.76萬元。
嘉應制藥上述相關高管稱,董事會根據評估測算結果、年審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意見以及金沙藥業的實際經營情況,擬對收購金沙藥業標的資產64.466%股東權益產生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金額為2.40億元,影響凈利潤2.40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2月底的業績快報中,其對收購金沙藥業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金額為9816萬元,跟這次相比增加了約1.42億元。
嘉應制藥上述相關高管表示,2月底發布的相關財務數據未經審計,年報的財務數據是經審計確定后、公司與評估公司、年審會計師事務所重新進行測算的結果。“我們也是根據金沙藥業2016年和2017年業績情況來評估的。”
廣州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商譽減值就像一把利劍,盡管金沙藥業在過去多年完成業績承諾,成為嘉應制藥產生利潤的支柱,但只要預期經營不佳,現金流折現價值小于賬面價值,就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進而影響上市公司的凈利潤。
嘉應制藥主要產品競爭乏力
2007年12月,嘉應制藥在深交所上市,最知名的品種是被冠以“喉科圣藥”的獨家品種雙料喉風散。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司將雙料喉風散和重感靈片稱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2016年,嘉應制藥在年報中強調,報告期內,堅持以主導產品雙料喉風散、重感靈片為營銷重點,二者繼續成為年度銷量主力軍。2017年,嘉應制藥在年報中稱,“公司核心競爭力與上年相比未發生大的變化。”
在嘉應制藥過去十年的成長軌跡中,金沙藥業是撐起上市公司業績的支柱。金沙藥業2011年營業收入為2.2億元,凈利潤為6180萬元,相當于嘉應制藥同期凈利潤的305%。2017年報顯示,金沙藥業的核心產品接骨七厘為嘉應制藥貢獻的收入達到3.06億元,占比約65.95%,毛利率為87.59%,在嘉應制藥的產品線中一騎絕塵。
事實上,嘉應制藥的“雙叉戟”在細分行業的競爭力在當年就較為有限。嘉應制藥在“招股說明書”中引用數據稱,2006年重感靈片在華南地區特別是廣州的市場占有率在0.44%左右,排名第28位,預計雙料喉風散在全國和華南地區的市場占有率分別在1.1%和6%~7%。《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7年雙料喉風散營業收入為6353.8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72%,塑瓶重感靈片營業收入2987.96萬元,同比下降3.67%。
嘉應制藥年報中稱,公司除繼續做好主導產品雙料喉風散、接骨七厘片的生產和銷售外,將積極做好主導產品的二次開發和系列開發;同時,大力開拓其他產品的市場,這些產品的銷售收入已大幅提升,正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