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社長吉田憲一郎5月23日就虧損的智能手機業務表示“將以相機功能為主提升商品競爭力”,否定了退出智能手機市場的傳言。他還表示,索尼手機將借助5G,打響翻身戰。
智能手機占據大半的索尼移動業務2017財年的營業利潤降至虧損276億日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2018財年也預計虧損150億日元,索尼的全球市場份額可能不足3%。
吉田憲一郎表示,雖然在全面屏、雙攝等領域索尼慢了一步,但是未來會在相機功能上下功夫,并將把手機相機和5G技術一起視作戰略性重要業務,智能手機的成本需要削減、零部件的采購會和電視等產品進行整合。同時在2020年,希望索尼移動部門能夠實現200億-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6億-23.2億元)的盈利。
索尼這幾年其實不僅僅是在中國“水土不服”,在全球市場,索尼手機的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根據日本調研公司MMRI的數據,在2017年會計年度(2017年4月-2018年3月)日本智能手機出貨量上,蘋果以43.4%的份額穩居第一;第二位是夏普手機,市場份額為13.6%;長期居于第二位的索尼手機市場份額為10.9%,已經跌落到了第三位。
索尼手機無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走偏”的原因,除了外在競爭的因素,還有自身的因素。索尼集團董事長平井一夫當時上臺時正值索尼各項業務下滑的時候,索尼就將眾多業務或出售或拆分重組,并將重點聚焦于移動、影音和游戲,而隨著后兩個部門業務越來越出色,亟待走出泥沼的索尼開始逐漸發力這兩個部門,以獲取更多的利潤、換取更好看的財報,自然而然手機移動部門逐漸開始被冷落,而當想要重振時,江湖早已更換。
索尼在高端市場與蘋果、三星競爭的失利,導致銷量下滑、用戶流失,隨之而來的還有控價能力的下降,高端旗艦上市沒多久就開始降價,手機價格跳水太厲害,對于索尼手機的品牌影響也是致命的,如此惡性循環,最后的結果將會是索尼很難在高端手機市場立足。
不過,吉田憲一郎此前在公布為期三年的中期發展規劃時,曾指出會降低對傳統硬件業務的依賴,將營收主力轉向游戲訂閱、娛樂業務等“軟性”業務。隨著中國制造業的高速發展,索尼的生產和銷售設備已淪為利潤微薄的業務。
這一現象在上一財年已有顯現,索尼來自電視機、數碼相機、游戲機等硬件產品的收入有所減少,但整體的營業利潤卻收獲了令人驚喜的效果。以游戲部門為例,在PS4硬件銷量下滑的情況下,PlayStation在線網絡的經常性收入反彈顯著。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吉田憲一郎的言論意味著內容、軟件、服務以及訂閱部門的經常性收入已成為索尼業務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過去兩年,索尼PlayStation在線網絡的付費訂戶增長了64%,達到3420萬人。
此外,吉田憲一郎還計劃從現金儲備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內容資源的整合,包括考慮音樂和電影部門的合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