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江臨海而居,潮城海寧流淌著灑脫的血液,也蘊含著海納百川的氣度。
昨天閉幕的中國共產黨海寧市第十五次代表大會提出,未來五年,海寧將努力打造“經濟高質量新標桿、創新發展新引擎、改革開放新高地、綠色美麗新花園、文化文明新示范、現代治理新樣板、品質生活新家園”。
“大力落實‘創新驅動、融杭接滬、城鄉融合、綠色發展、現代治理’戰略……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勇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表率。”海寧市委書記曹國良在向大會作報告時表示。
打造“軌道上的海寧”,布局“一橫三縱”城際軌道網
協同推進杭州機場高鐵、水鄉旅游線、下沙至長安線、杭海城際西延“十四五”開工,積極爭取開工滬杭城際……海寧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建設“軌道上的海寧”,總體規劃形成“一橫三縱”城際軌道網布局,其中,“一橫”為杭州至海寧城際鐵路工程;“三縱”是杭州下沙至長安城際鐵路、水鄉旅游線、嘉興至海寧市域鐵路。
今年6月28日,杭海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潮城牽手杭城,鵑湖擁抱西湖”的夢想已然照進現實。
“海寧步入城鐵時代,這是我們打造‘軌道上的海寧’的第一步。”海寧市黨代表、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錢盛輝說,未來,海寧將布局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發展“軌道上的海寧”工程。以支撐海寧城市空間結構發展為方向,積極推進海寧市與周邊城市城鎮通勤化、快速度、大運量的市域(郊)軌道建設,促進市域軌道與干線鐵路、城際鐵路等多網融合,并謀劃智軌線路。
杭州機場高鐵(鐵路杭州蕭山機場站樞紐及接線工程)已于今年5月獲批落實,項目主線型在海寧段將全部穿越周王廟鎮境內,后期還將涉及水鄉旅游線等重大交通線型工程。周王廟鎮不僅擁有高速出入口、城鐵站,未來還將擁有高鐵站。
“十四五”期間,以周王廟為代表的一批臨杭鄉鎮將加快高鐵與城鐵站場周邊道路接駁項目建設,實現鎮區路網“內部暢通、外部聯通、互聯互通、高效便捷”。
加快與浙大共建步伐,構建杭州灣北翼科創樞紐
交通運輸網絡是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先行官。如何將軌道交通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海寧有著更深入的謀劃。
此次黨代會上,海寧提出加快與浙大共建步伐,杭海城際科創走廊、鵑湖國際科技城、錢塘國際新城“一廊連兩城”科創布局基本成型,成為杭州灣重要創新策源地。
5年前,浙大海寧國際聯合學院全面建成啟用,開啟了海內外高端人才進駐海寧的大門。如今,浙大海寧國際聯合學院已成為海寧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人才引育的關鍵平臺,特別是浙大國際聯合創新中心的成立,為海寧科創要素集聚打造了一個高能級創新載體。
今年年初,海寧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提出,啟動建設杭州灣北翼一流科創樞紐。要成為杭州灣重要創新策源地,科創樞紐怎么建,如何布局科創發展新格局?
海寧市將構建“一廊連兩城”資源集聚的科創空間布局。“一廊”即圍繞杭海城際鐵路,聯動沿線科創載體謀劃打造“杭海城際科創走廊”;“兩城”即圍繞浙大國際校區,聯動浙江大學打造鵑湖國際科技城;圍繞杭海新區,聯動杭州謀劃打造錢塘國際新城。
“我們將加快與浙大共建步伐,助推高校院所與企業建立多形式、緊密型的產業創新合作模式,促進校企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院等聯合創新體,推動創新要素資源流動。”鵑湖國際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蘇沖說。
放大“融杭接滬”新優勢,構建高層次開放格局
杭海城鐵建成通車讓海寧融入杭城、數據賦能破冰長三角區域自助通辦、增容擴面構建“海寧+”政務服務聯盟……近年來,海寧不斷呈現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好風景”。跨域、破界、攜手的背后,是海寧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落地落實,努力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鋒的生動實踐。
此次海寧市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初步建成浙大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實現漕河涇海寧分區省際合作園區示范區跨越式發展,打造以數字貿易、文旅商務為特色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海寧板塊。
今年,加快建設杭海國際數字貿易新城(海寧)被寫入國務院《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賦予海寧發展數字貿易的新期待。
物暢其流、人暢其行,隨著杭海城鐵建成通車,“軌道上的海寧”呼嘯而來。未來五年,海寧將以爭當落實國家戰略排頭兵的姿態,努力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增長極中的重要支撐。
(記者 邱丹晨 張世新通訊員 凌姝燕 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