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揭曉的2021年度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榜單顯示,深圳高新區在綜合排名中位居第二,其中,綜合質效和持續創新力單項排名第一名、創新能力和創業活躍度單項排名第二名。
評價結果認為深圳高新區在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創新經濟增長、企業研發投入力度、科技企業國際競爭力等方面表現出色。據統計,2021年深圳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22837.84億元,同比增長6%以上,已成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引擎。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夢工廠”
四年前從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大廈一期培育出來的矽赫科技,依靠太赫茲、激光傳感、單光子等智能光電感知前沿技術研發,已經在精密工業檢測、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領域闖出一番天地。矽赫科技聯合創始人洪鵬輝近日告訴記者,在今年的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期間,公司研發的“TeraComm智能光學雷達芯片研發與產業化”項目躋身第四屆顛覆性創新榜10強行列。
在高新區,孵化面積33000平方米的深圳留學人員創業園是眾多海歸創新創業人才心目中的“夢工廠”。自2000年成立以來,深圳留創園已累計孵化企業1140家,畢業企業965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90家,上市公司13家。
留創園是透視深圳高新區雙創活躍度的一扇窗口。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通過打造“眾創—孵化—加速”創業孵化鏈,深圳高新區已集聚各類孵化載體209家,實現企業從創立到加速成長的全過程服務。
根據不同成長階段、不同行業領域企業的需求,深圳高新區差異化提供多層次、低成本、動態化的產業空間近90萬平方米,設立創業投資廣場、南方創投網,匯聚金融、投資機構1000余家,促進項目和資金有效對接。
推動結構優化和產業價值鏈提升
1996年12月誕生的深圳國家高新區最初規劃面積只有11.52平方公里,2019年擴區后形成“一區兩核五園”的發展格局,發展范圍由南山區擴展到坪山、寶安、龍崗、龍華,是詮釋深圳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價值鏈向高端躍升“高產田”。
南山區科技南十二路上幾棟錯落有致的棕色建筑,是邁瑞醫療的總部大樓。最初在深圳蛇口金融中心創業的邁瑞只是一家以代理醫療器械貿易為主,自主研發為輔的小公司,2003年搬遷至深圳高新區后,發展邁上了新臺階。通過不斷技術攻關,邁瑞在多個領域打破了國外醫療設備的壟斷。
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持續研發創新,讓深圳高新區的產業價值鏈不斷向高端邁進。打造出新一代通信技術、互聯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千百億級產業集群,5G、8K、人工智能、基因測序、3D顯示、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領域的創新處于世界前沿。
截至去年底,深圳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450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970家,境內外上市企業達185家。依托159.48平方公里、約占全市8%的土地面積,創造了約30%的GDP。
擴大對外合作交流廣度和深度
作為科技部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十家試點園區之一,在全球范圍內集聚配置創新資源是深圳高新區的重要使命。
截至去年底,深圳高新區已累計引進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以色列等47個國家和地區的84家機構,搭建起幫助科技企業“引進來、走出去”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深圳高新區內的深圳虛擬大學園是各高校開展產學研的重要平臺。目前,大學園內已集聚國內外知名院校67所,我國香港地區有6所高校在此設立研究院。
在為各類科技企業營造“天高任鳥飛”環境的同時,深圳高新區高規格建設國家實驗室體系,推動深圳在基礎研究上補短板。截至2021年底,高新區擁有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等研發機構703家,占深圳市比重超四成。
位于深圳高新區南山園區的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高校的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為高新區的可持續發展源源不斷地輸出高層次人才。
數說深圳高新區
截至去年底
深圳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450家
年產值超億元企業970家
境內外上市企業達185家
面積159.48平方公里
約占全市8%的土地面積
創造了約30%的GDP
2021年深圳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22837.84億元
(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