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群眾喜聞樂見的日常運動到福澤萬民的國家戰略,一路走來,全民健身早已深入人心。”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與體育社會學教研室主任黃亞玲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在新時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的今天,全民健身不僅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還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每位體育人,都將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奉獻者。”
黃亞玲說,回首過去的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關心體育工作,親自謀劃推動體育事業改革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發展群眾體育事業的新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推動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正確看待群眾體育“兩熱”
黃亞玲認為,如今全民健身的發展,體現為“兩熱”。
一是“群眾參與全民健身熱”。現在,全國人民對于生活品質的需求提高,閑暇之際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在公園、廣場、健身步道、體育館,處處都有揮汗如雨的健身愛好者;越來越多的大眾在手機上安裝運動軟件,“比比誰的步數多”已成時尚;馬拉松、廣場舞、徒步走、騎行、棋類等運動因其場所和組織的便利性而深得人心;冰雪、戶外露營、航空運動、航海運動、登山等運動成為青年人的選擇;全運會首次有了大眾參與的身影……這些現象既是我國全民健身群眾基礎日益深厚的體現,也是人民群眾生自心底,為追求幸福、快樂、健康生活的選擇。
二是“全民健身消費熱”。隨著強身健體意識的增強以及對體育賽事熱情的高漲,群眾逐漸開始對健身品質有一定要求,將運動習慣轉化為實物消費:體育旅游的市場逐年擴大,購買體育用品的分類日漸細化,體育裝備的銷售額增長尤為迅猛……全民健身將成為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動力源。”
“六邊工程”始終不能放松
要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就要積極做好群眾體育的“六邊工程”。對此,黃亞玲進一步解釋,抓好“六邊工程”,一是完善群眾體育組織體系。積極發揮各級各類政府和群眾體育社會組織的力量,構建小政府、強社團、大社會的全民健身組織新格局,形成了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的全民健身新機制,以此帶動更多人參與健身運動。
二是組織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開展全民健身技術指導、競賽、表演、展示、培訓、服務等多種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動,開拓思路,勇于創新,挖掘和推廣群眾喜聞樂見的、具有時代感的項目,打造文化特色和品牌項目,借此引領群眾廣泛參與體育健身活動。
三是舉辦、豐富群眾性體育賽事。鼓勵各類商業機構、俱樂部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賽事,動員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積極承辦群眾性體育賽事,加大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力度,以滿足群眾對體育賽事的參與需求。
四是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通過建設全民健身路徑、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便民利民的健身場地設施,積極推動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大眾開放,為群眾創造優良的健身環境和條件。
五是為群眾提供健身指導,加強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力度,開展國民體質監測,提供健身服務,指導群眾開展科學健身。
六是大力弘揚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文化,引導樹立健康新理念,培育健身新風尚,講好群眾身邊的健身故事,對先進榜樣、模范、典型進行宣傳。
黃亞玲表示,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是中華民族新時期的新追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民健身是兩者的基礎和橋梁。未來,全民健身的發展,應讓體育回歸本質,落實到以人為本的發展之路,突出解決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要與群眾體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堅持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把群眾體育發展得更親民、更深入、更普及、更便利,讓全民健身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