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中國外匯儲備是升是降?2018年,外匯收支和匯率大趨勢將是怎樣?1月18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了有關情況。
2017年外匯儲備余額由降轉升
“2017年是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從凈流出走向基本平衡的轉折之年。”王春英說。
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我國外匯儲備余額持續回升。截至2017年12月末,外匯儲備余額為31399億美元,較2016年末增加1294億美元。而2015年和2016年,外匯儲備分別下降5127億和3198億美元。從2017年全年來看,外匯儲備規模自1月降至29982億美元后穩步回升,升幅為4.3%。
“2017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推動跨境資金流動更加穩定平衡。國際收支形勢穩健為外匯儲備規模連續穩步回升提供了保障。國際收支呈現基本平衡,經常賬戶順差繼續處在合理區間,跨境資本轉為凈流入。”王春英分析指出。
此外,人民幣匯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和市場主體涉外交易行為更趨穩定。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個人都是更多地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安排跨境收支和結售匯,2017年貨物貿易結售匯順差、外商直接投資資本金結匯都呈現增長態勢,跨境融資繼續增加而且增幅更加平穩,對外投資和個人購匯有序回落。
“國內外的市場環境更加穩定,推動我國外匯供求轉向基本平衡。”王春英告訴記者。
2018年跨境資金流動仍將保持總體穩定
“2018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有望延續平穩運行格局。”王春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內部基礎將更趨穩固,高質量發展模式有助于強化市場長期信心。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國將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將鞏固境內外主體在我國投資、經營的長期意愿。
另外,全面開放新格局有助于跨境資本均衡流動。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通過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有序放寬市場準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將吸引更多的長期資本流入,同時也會繼續引導支持對外投資,形成更加便利、均衡的資本流出入局面。
從外部看,國際經濟金融運行保持平穩,外部環境將總體有利。2018年,全球經濟將延續復蘇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是3.7%,比2017年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同時,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繼續平穩推進,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相對溫和。在全球經濟持續回暖帶來外需增長、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預期不斷改善的背景下,未來我國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規模將保持平衡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