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俄羅斯世界杯是全球球迷狂歡的節(jié)日,可對于主辦國而言,絕對稱得上是一場“戰(zhàn)爭”,除了要應付各種比賽本身的繁瑣事務,還要應對各種突發(fā)事件,比如本國的足球流氓、境外的恐怖主義等等,現在,新的大麻煩又要來了——據俄羅斯政府官員日前表示,今年世界杯足球賽期間,用于比賽的綠茵場可能遭蝗蟲侵襲。
一比賽城市面臨危機
今年夏天,世界杯比賽將在俄羅斯的11個城市的12個體育場內進行。但現在,其中一個城市將面臨被蝗蟲襲擊的危險。
俄羅斯農業(yè)部負責種植業(yè)的官員彼得·切克馬廖夫日前表示,在蝗蟲經常出現的俄南部地區(qū),已有大約100萬公頃(1萬平方公里)土地遭侵襲,包括世界杯舉辦城市之一的伏爾加格勒周邊。
切克馬廖夫擔心,蝗蟲可能侵入世界杯賽場,導致全球直播下的大尷尬。想象一下,世界杯比賽進行時忽然飛進球場一群蝗蟲,場面可能尷尬而慘不忍睹……“我們或多或少掌握一些對付蝗蟲的方法,但是今年恐怕會在國際上鬧出蝗蟲丑聞。”切克馬廖夫在首都莫斯科的一場農業(yè)活動上這樣說:“足球場是綠色的。蝗蟲就喜歡到有大量綠色(植物)的地方。如何確保它們不去侵襲足球賽場?”在伏爾加格勒,小組比賽將包括英格蘭對陣突尼斯的比賽以及波蘭和日本之間的比賽。切克馬廖夫稱,“我們的責任是確保俄羅斯人不會在全球球迷面前丟臉,尤其是在我們將迎來世界各地的客人時。”
盡管農業(yè)部門很擔憂,但俄羅斯世界杯組委會主席阿列克謝·索羅金駁斥了“蝗蟲威脅論”的說法。他表示:“蝗蟲對足球場沒有任何危險,因為足球場上的草地很短,并且噴灑了某些物質。這不是威脅。”
對付蝗蟲還得靠科學
據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的資料顯示,平均一大群蝗蟲可吃掉相當于10只大象或2500人可食用的農作物,它們一天可遷徙的距離長達130公里。據華商報記者了解到,氣候長期炎熱和干燥的情況下會多發(fā)蝗災。蝗蟲會吃光其行經的農作物,使人和牲畜無食物可吃。同時也會對類似球場這樣的大面積“綠植區(qū)域”造成重大影響。
更為嚴峻的形式還在于俄羅斯連續(xù)兩年都曾爆發(fā)嚴重的蝗災。據英國媒體報道,2016年5月,俄羅斯南部爆發(fā)了一場3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大量農作物被毀。當地政府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tài)。那次受災面積高達7萬公頃,至少有10%的農田被毀。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中,遮天蔽日的蝗蟲成群飛過,司機們不得不轉彎躲避,場面駭人,宛如科幻電影。俄羅斯農業(yè)部當時曾宣布進入緊急狀態(tài),但是在應對方面稍顯無力。為了保護作物,農夫們不得不進行自救,開始采用火燒的辦法對付蝗蟲。而后在2017年夏天,俄羅斯同樣遭遇蝗災,甚至導致俄羅斯的糧食總產量都下降了不少。
據悉,俄羅斯每年都會遭遇來自北非的蝗蟲襲擊,但是由于氣候變化,異常溫暖的天氣可能加劇了本次蝗災的危害。有人指出,氣候和溫度或許是預防蝗災的關鍵。華商報記者在查閱資料后發(fā)現,目前治理蝗災主要依靠三方面:農業(yè)、生物和農藥三方面防治,簡言之,就是減少蝗蟲的食物源、生存地;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控制蝗蟲;采用生物農藥防治蝗蟲。看來,對付蝗蟲除了看天吃飯,還得靠科學。 華商報記者 趙蔚林
國際大賽成功舉辦需多方因素
天時、地利、人和一樣少不了
俄羅斯世界杯恐遭遇蝗災,看起來很驚悚,但實際上,以往也有很多國際賽事受自然環(huán)境或是突發(fā)狀況的影響,搞得很尷尬。
比如2014年索契冬奧會開幕式上,先是由于技術問題出現了雷人故障,一朵雪絨花沒能準時開放,奧運五環(huán)變成了四環(huán)。更要命的是,冬奧會進行過程中,當地氣溫持續(xù)升高,某日最高溫度甚至達到15度。明媚的陽光曬化了積雪,許多滑雪運動被迫中斷,有人甚至跑到海灘上曬起了日光浴。
2002年韓日世界杯時,為了避開炎熱的夏天,世界杯比賽被提前到了5月31日,從而使得國家隊的集訓時間很短,球員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比賽的技戰(zhàn)術也沒成型,導致了很多球員在比賽中失誤不斷。
最要命的要數2016年里約奧運會,這屆奧運會的籌備工作當時就被嚴重吐槽,奧運會前夕,整個巴西被寨卡疫情困擾,當時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醫(yī)生、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聯名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出公開信,呼吁奧運會延期、取消或另選舉辦地。后來巴西政府緊急撥款29億雷亞爾,才確保里約奧運會順利舉行。
所以,一屆國際大賽事想要成功舉辦是真不容易,除了各種準備工作,大家團結一心,還要看天吃飯,自求多福。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