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中超聯賽開賽還剩17天之時,中國足協終于在8日下午的中超媒體通氣會上公布了新賽季的具體細則。相較于分組情況,其實最受關注的還屬升降級政策以及外援政策。在這個前所未有的賽制之下,各隊將面臨空前考驗。
兩個賽區分組情況
特殊賽季只能尋求相對公平
相比之前基本確定的分組賽制而言,最重磅的還屬降級名額與外援政策兩項細則的確定。由于新賽季以偏于賽會制的方式進行,偶然性相比以往有所加大,因此足協將降級名額由2個降為1.5個。
此外,受疫情影響,目前部分球隊的外援和外教尚未回歸,在外援政策上,中國足協采取了“外籍均衡保護”政策,如果對陣雙方中有一支球隊無外援,那么另一方則只能上兩名外援。如果一方只有一名外援,那么另一方可以上3名外援。其余情況繼續執行報名5位外援,首發4人的規定。
客觀來說,這對于大部分此前費盡一番周折將外援、外教接回國內的球隊來說,有些不公平的意味,但為了保障聯賽觀賞性和各隊實力差距,實施這個相對折中的方案也是無奈之舉。在今年的特殊賽季中,確實也只能盡量尋求相對的公平。
提早進入狀態很重要
在以往賽季中,由于聯賽長達30輪,因此即使一支球隊賽季開局階段出現慢熱、戰績不理想的情況,也有一定的余地去補救,所以每個賽季中經常會出現逆襲奪冠或者逆襲保級成功的戲碼。但就本賽季而言,各隊幾乎沒有后路可言,如果出現開局慢熱的情況,很有可能葬送的是整個賽季。
根據公布的賽制,第一階段各隊將在所在賽區進行14輪比賽,產生小組內名次,而第二階段的賽制未在本次會議中公布,中國足協表示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來確定,在第一階段比賽過程中擇機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消息稱,多支球隊對于新賽季中超升降級政策有著不同聲音,表示應取消升降級。
其實提出這種要求的球隊也并非“無理取鬧”,按照之前的說法,中超聯賽第一階段兩組的前4名將進入爭冠組,各組后4名進入保級組,而第二階段可能以交叉淘汰賽的方式進行,這就大大增加了偶然性,出現一場定生死的情況。
往常這種賽制只會出現在杯賽中,但涉及到降級就稍顯不合理,哪怕是中國足協意識到這一點,將降級名額從2個將為1.5個,保級球隊還是無法避免收官階段的殘酷挑戰。
對于各隊來說,在第二階段賽制“懸而未決”的情況下,還是要在第一階段盡可能的進入小組前4。尤其在開局階段的搶分將非常重要,各隊經歷長期備戰以后很有可能出現慢熱狀況,在這種情況下,誰能盡早進入狀態,就將奠定領先優勢。
陣容厚度或決定成敗
從比賽周期來看,在7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進行的中超第一階段比賽將持續66天,按照雙循環的賽制,每支球隊將在這個周期里進行14場比賽,平均下來每3至5天就要進行一場,相較以往的賽制更加密集。
出于這個因素考慮,中國足協也遵循此前國際足聯制定的特殊規則,各隊每場比賽可換5人,報名人數增至23人。這就對各隊的陣容厚度形成了考驗,一些班底雄厚的球隊也將進一步凸顯優勢。畢竟像廣州恒大這類中超豪門球隊的替補球員,在一般的中超球隊中都可以勝任主力位置。“家底”是否足夠厚實,也將極大程度的決定了各隊在第一階段的成敗。
除此之外,出于防疫考慮,中超球員將在封閉狀態下進行2個多月的比賽,所有球員也不得訂購外賣食品,只能在酒店內用餐。如此“兩點一線”生活相比以往枯燥很多,對于球員的心理調節將是極大考驗。而心態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成績,球員能否“耐得住寂寞”,是否有足夠的韌性,同樣將決定各隊在本賽季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