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全國股轉公司(即新三板)與港交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標志著新三板、港交所同步掛牌上市將成為現實,這能否扭轉新三板市場大量掛牌企業退市的局面?
“三港通”落地與境外資本對接
從合作諒解備忘錄來看,未來雙方符合條件的掛牌或上市公司,可選擇到對方市場掛牌或上市。這將開啟企業在新三板、港交所同步掛牌上市的先河,也因此被外界稱為“三港通”。
華泰證券西安文藝路營業部理財服務總監周志偉表示,從積極方面來看,“新三板+H股”實現了新三板與境外資本的對接,如果公司同時掛牌上市,有利于提升市值水平,也能享受兩個市場的融資便利。
在簽署備忘錄之后,股轉公司將和港交所就雙方監管合作、數據交換,以及發行H股的掛牌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建立相關安排。
今年2月,華圖教育從新三板摘牌后,謀求赴港上市,成為新三板首例轉道港股IPO的公司。有券商報告認為,推進“新三板+H”模式,有望留住謀求在港上市的新三板優質掛牌企業,新三板掛牌公司流失情況將得到改善。
新三板退市現象仍然多發
華商報記者查詢Wind資訊發現,截至4月20日,新三板掛牌企業達11486家,其中創新層1280家,其余為基礎層。不過,盡管新三板的掛牌企業數量早已突破萬家,但受流動性和融資渠道限制,去年開始,從新三板退市的公司越來越多,今年還有加劇趨勢。
申萬宏源(2.44,0.02,0.83%)西安科技路營業部投資總監屈放認為,新三板流動性差既有集中掛牌、企業質量參差不齊的原因,也和市場門檻偏高,很多投資者無緣有關。
截至4月24日,今年已有404家新三板企業終止掛牌,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4.8倍。這404家公司大部分來自于廣東、北京、浙江、江蘇等掛牌企業較多省份,其中也包括美能燃氣、易點天下、昱琛航空、大風科技等陜西區域的掛牌公司。從終止掛牌原因來看,轉至A股上市的企業有24家,多數摘牌原因都是生產經營調整、不符合掛牌情形或吸收合并。
有觀點認為,“新三板+H股”的落地能讓優質公司滿足對估值和融資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退市潮”的局勢。不過,也有投行人士指出,影響在短期內可能只限于局部。因為從行業來看,目前新三板市場里,最符合港交所市值等經營規則的,就是部分生物科技和高科技公司,質量一般的掛牌企業恐怕很難走這條赴港上市的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