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一周的降準正式落地,但新釋放的4000億資金似乎并未給喊渴數日的資金面帶來改善。
4月25日,交易所市場上短期國債逆回購利率再度出現大幅飆升:上證所隔夜國債逆回購利率(GC001)盤中再度突破10%,最高報10.010%,并最終收在8.795%。事實上,在央行4月17日宣布降準后,交易所逆回購從4月19日起就開始逐步走高,從4月20日起,上證所隔夜國債逆回購利率連續4個交易日收盤價高于7%。
“(錢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公開市場操作看,央行還是不想給市場造成要大幅寬松的預期,今天降準落地,直接回收了逆回購到期的流動性。”一位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對澎湃新聞稱。
4月25日早間,央行公告稱,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以置換中期借貸便利,考慮到以上安排凈釋放的流動性可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因此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由于有1500億元逆回購到期,所以央行在公開市場凈回籠1500億元。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在報告中指出,此次資金面連續多日的收緊,資金供給的相對匱乏只是一個背景輔助,主要問題出在資金需求端——金融機構的加杠桿行為帶動的融資需求。從近幾日資金連續收緊、海外美債上行等多因素影響下,債券收益率已經從低位反彈來看,部分投資者可能已經落袋為安,在止盈退出,債券市場上的融資加杠桿需求會有所回落。
資金面連續幾日出現緊張局面,央行在4月25日17時在官網發布消息稱,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今日實施。
“2018年4月25日,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以及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降低1個百分點,共釋放資金近1.3萬億元,相關銀行同時歸還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共9000億元。兩者相抵,凈釋放資金近4000億元。”央行稱。
央行在新聞稿中,再度重申了貨幣政策取向并未因降準的實施而改變。
“降準置換MLF屬于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在與4月中下旬企業繳稅形成對沖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央行表示。
而對于降準的目的,同時,降準置換MLF有利于優化流動性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有關落實情況將納入今年后三個季度的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目前,不少機構認為本次降準只是一個開端,當前較高的存準率仍有下調空間。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在最新的報告中稱,央行正在把存準率重新列為其流動性管理的工具之一,預計年內央行將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幅度有可能達到200個基點,并有可能在2018年之后繼續降準,從而置換逐步到期的MLF、為銀行提供低成本的流動性,并減少市場扭曲。央行還將繼續使用其他各項流動性工具,但規模可能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