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已成為我國居民消費需求釋放的關鍵時間點,眼下年味漸濃,疊加冬奧將至,又一波促消費利好隨之而來。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微信公眾號發布《關于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節等傳統佳節消費旺季,適應居民消費習慣變化和提質升級需要,提質升級線上消費,以冬奧為契機點亮冰雪消費新熱點。同時還要求增加春節期間網絡電視、網絡電影、賽事直播等文化體育節目供應,并鼓勵網絡視頻平臺限時低價電影放映。
鼓勵電影低價放映
今年春節期間,我國仍然面臨著新冠疫情多點散發的現狀,因此,在精準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節、元宵節等傳統佳節消費旺季契機,挖掘消費熱點和增長點,也有利于推動一季度經濟的平穩開局。
為此,《通知》提出了10個方面的工作舉措,包括打造線上節慶消費提質升級版、有效拓展縣域鄉村消費、乘勢而上擴大居民冰雪消費、大力提升文旅休閑服務供給、大力提升文旅休閑服務供給、進一步激發智慧零售新活力、積極發展綠色消費、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等內容。
“打造線上節慶消費提質升級版、擴大居民冰雪消費、發展綠色消費與促進住房消費,《通知》中的這幾點值得格外關注,這體現了應對疫情和配合冬奧會、消費新潮流以及房地產調控轉向的最近形勢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在文旅休閑服務供給方面,《通知》提出,要增加春節期間網絡電視、網絡電影、賽事直播等文化體育節目供應,同時鼓勵網絡視頻平臺限時低價電影放映。“與院線電影必須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聚集觀看不同的是,網絡電影突破了時空限制,只要有手機就能享受隨時隨地的觀影體驗,疫情之下也能滿足人們的觀影需求。”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網絡電影的票價更低,也能夠有效拓展偏遠地區觀眾群,從而培養更下沉市場的觀影習慣。
同時,春節期間人們對娛樂的需求更高,該項措施既符合了就地過年、減少線下聚集的倡導,也能一定程度上保障人們的假期娛樂需求。
消費供給兩端發力
政策發力之處也是促消費重點所在。例如當下,線上消費已經成為我國拉動內需、產業振興的新動能、新引擎,中國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袁帥以直播帶貨為例分析稱,這種方式以“便民、惠民、利民、樂民”為目的,能夠將當地土產、特產等助農產品及民俗、年俗等文化產品,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推向全國,幫助消費者實現一鍵采購、買足年貨的幸福感。并且春節期間,多家物流不停歇,為云上年貨節保駕護航。
“作為在應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迎新春的精準舉措,直播帶貨打破傳統年貨購物節線下實體運營形式,能夠預防人群規模性流動聚集,同時,為企業、商家和消費者搭建了一個熱鬧紅火的年貨交易平臺,能夠在推動假日消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袁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促進節假日消費,改善消費預期和保障消費供給兩端需要同時發力。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針對中小微企業,《通知》提到要落實好紓困政策,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同時健全常態化援企穩崗幫扶機制,加大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崗力度,落實穩崗返還政策等內容。
針對困難群眾等群體,《通知》也提到,要加大兜底性保障力度,實施好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和醫療、教育、住房、就業、受災人員等專項救助制度,切實保障農民工工資發放,千方百計滿足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消費需求。
“如何增加民眾消費能力、豐富消費場景、提升民眾消費意愿以及消費便利度,只有解決好這些難點,促消費具體措施才能真正落實,有效帶動假日消費活動增長。”柏文喜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提振經濟增長
“節假日在帶動消費方面潛力不容小覷,期間消費規模在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約10%,而且上升速度特別快。”袁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也是國家層面愈發關注節假日促進消費的根本原因之一。
以去年春節為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比2020年春節黃金周增長28.7%,比2019年春節黃金周增長4.9%。聚焦北京,以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為例,市商務局重點監測的百貨、超市、專業專賣店、餐飲和電商等業態企業便實現38.9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8.8%,全市52個重點商圈客流量超1600萬人次,同比增長35%。
而消費更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當前,中央層面正在積極謀劃2022年的促消費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重點時就曾提出,要“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
在柏文喜看來,假日經濟是促進消費與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活躍社會文化氛圍的重要依托。我國高度重視促進節假日消費,一方面豐富了人民群眾的假日生活,另一方面也以此拉動了經濟增長和就業率。
(北京商報記者鄭蕊周陽洋實習記者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