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種大小不一、色彩繽紛的流體熊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吸睛無數,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心動,曬出自己創作的流體熊。清明小長假期間,杭州的手作店、畫室、陶藝店,甚至一家劇本殺店,都上架了流體熊體驗套餐。
顧名思義,流體熊的制作方法就是將顏料淋灑在小熊模具上,風干后即可得到成品。這種新玩法雖然成為手作店吸引顧客的引流工具,但在多位店主眼里也不過是舊瓶裝新酒。流體熊,究竟憑什么吸引了這么多年輕人在夜晚和周末前來創作體驗呢?
一張桌子、兩個人、三瓶顏料,這是25歲的柳陶瑩對流體熊最直觀的感受。“每個顏色我都想嘗試一遍,光挑選顏料就糾結了近半小時,最后我和男朋友合做了一只。這種兩個人親密無間攜手創作的過程讓我沉浸其中,一上午的時間眨眼就沒了。”據三拾手作湖濱店的老板叨叨介紹,借創作流體熊交流感情的情侶占據絕大多數,故而讓在女性顧客占據大壁江山的手作店里首次有了男女顧客參半的“風景”。
當然,這份快樂并不獨屬于情侶,好朋友之間也愿意留下感情的見證。“我們倆是大學認識的好朋友,但工作后總是見不到面。這幾天我在抖音上看到流體熊,發現她也很喜歡,兩個人一拍即合就來玩了。”在杭州工作的小張說。在攝影棚工作的小杜是手作店的常客之一,在她手下獲得色彩和生命的流體熊不計其數,店內經典的阿爾卑斯配色是她的最愛。小杜表示,“23厘米大小的流體熊價位一般保持在68-75元左右,這也是賣得最好的一個型號,無論是做裝飾還是送人都剛剛好。更大一些的是33厘米,價格在100-130元之間,很多顧客拿回去當做店內的裝飾品。”
正因為流體熊簡易的操作和多樣的玩法,一到周末,手作店里就坐滿了前來創作的小朋友。今年剛上五年級的許卓文小臉憋得通紅,正攥著顏料杯子一點不剩地把缺口處的顏料補上。和許卓文不同,一旁的小朋友們則顯得輕松自由不少,橫著潑豎著潑,盡情發揮。馬麗老師對此很有感觸,在她們的西湖樂玩陶藝店里,新開的流體熊主題已經陸陸續續服務了近百人。“忙的時候根本顧不上,但還是有不少小朋友點名要玩。”
盡管流體熊正成為各種手作店里的引流秘寶,但不難發現,它與自制手機殼、涂色娃娃等創作形式大同小異,自制的新鮮感和樂趣是它們的底色。那么俘虜了一眾年輕消費者芳心的流體熊,究竟有何獨特的魅力?
浙江工業大學注意力經濟學教授張雷認為,“流體熊特別突出的一點就是無可復制的美,不同的顏料,不同的創作方法,不同的意義,流體熊在每個人手底下煥發出獨屬于自己的生命力,是一種無可取代的創作美感。而且簡易的玩法幾乎沒有門檻,甚至不需要特別設計,是一種隨機形成的美,這對喜愛新鮮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一大吸引點。”
(見習記者 高金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