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重慶的時候,周圍人說話我一句聽不懂,我以為我學了‘假中文’。”今年,是24歲的凱撒從哈薩克斯坦來重慶的第三年。作為公認的“中文學霸”,凱撒初來重慶時的經歷,仍在西南大學留學生圈被津津樂道。如今,已成為“重慶通”的他,以一名外國人的視角,分享了自己玩轉重慶話的秘訣。
背得了古詩聽得懂杰倫
昨日下午2點,記者在西南大學國際學院見到了凱撒,他說著一口流利的略帶京腔的普通話,還主動要求記者以重慶話與他交流,1個多小時的采訪,他對答如流。
凱撒告訴記者,在他讀高中時,父母就提出讓他到中國讀本科和研究生,還讓他進入了哈薩克斯坦當地的孔子學院學習漢語。學院的老師知道凱撒的留學計劃后,對他的教導也格外認真嚴格,無論是漢字、學詞語、古詩,都會給凱撒布置更多體量的任務,還讓他多看中文電影,聽中文歌曲。
“我那時發現周杰倫的歌特別好聽,但是最開始聽不懂,老師說這個不容易聽懂,但我堅持研究,很多首甚至都會唱了。”2014年,凱撒通過了HSK(漢語水平考試)6級,還多次成為孔子學院的中文翻譯代表。
重慶人說話咋都聽不懂
2015年9月,凱撒前往重慶西南大學經管學院報道,與他一起前來的留學生都將凱撒奉為“中文學霸”,希望凱撒幫忙翻譯和溝通,凱撒一口答應。
9月4日,一行人剛登上校車,凱撒就遇到了難關,當他試圖與司機溝通時,卻發現對方說的話,他完全聽不懂,凱撒自我安慰這是個特例。接下來,凱撒跟團參觀學校時,又試著與當地人溝通,但他越來越沮喪地發現,一句話都聽不懂,“我當時就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學的都是假中文。”
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琳娜也是該校學生,她告訴記者,她來重慶前也對自己的中文水平挺自信,但到了重慶之后什么也聽不懂,也一度這樣懷疑過。
納悶之余,凱撒發現,雖然自己聽不懂重慶人說話,但是重慶人卻都能聽懂他說話,他很快意識到,一定是方言的原因。
努力攻克也鬧了些笑話
凱撒決定,一定要攻克重慶方言大關,“中文都學會了,方言肯定也不會太難。”
凱撒開始特別留意重慶人之間的對話,慢慢地能聽懂不少,只是對其意思難以理解,鬧過不少笑話。比如他進商場,看到前面有同學在結賬,該同學對服務員說:“這個好多錢?”凱撒心想:“她這么說,是在抱怨這個東西太貴吧。”后來,他才知道,這是在詢問商品價格。
凱撒有時候去問路,對方就說:“勒個地方向左走。”凱撒就會困惑:“‘勒’是雷的意思嗎?大晴天的為什么會提到雷?”
凱撒還發現,重慶人“吵架”很奇怪,臉上還掛著笑容,后來他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在寒暄聊天,只是有的重慶人嗓門較大而已,“其實,這是熱情、豪爽的重慶人特質之一。”
“現在我會說一些基本的‘要得’、‘嘿好’、‘啷個辦’,而且所有的重慶話都基本能聽懂。”凱撒表示,他大約花3個月的時間攻克了重慶話這一難關,在留學生朋友眼中,凱撒如今儼然是個“重慶通”。
他分享:玩轉重慶話秘訣
據重慶市教委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尤其是“留學重慶”計劃實施以來,2016年共有來自145個國家和地區的7172名留學生在渝學習,重慶對于留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凱撒則向記者分享了他玩轉重慶話的秘訣。
1.多聽多觀察,看別人是怎么交流的,然后根據場景與反應,揣摩其中的意思。
2.學語言一定要放下面子,大膽與重慶本地人溝通,并且誠懇地要求對方放慢語速,有不懂的地方,禮貌性地打斷并詢問。
3.在對方可以用普通話溝通時,也盡量要求對方使用重慶話,抓住每一個可以鍛煉自己語言能力的機會。
4.餐館是學習重慶話的好地方,有美食加深記憶,可以多試著模仿本地人的語氣語調說話,久而久之發音就會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