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福建省平潭縣的平潭綜合實驗區頒發了福建省首批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百度和金龍客車各拿下3張,福建成為繼上海和北京之后第三個頒發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的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沒有方向盤、剎車和駕駛座位的無人駕駛小巴“阿波龍”將在這里測試,并且據百度集團董事長李彥宏在3月26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透露,該車將在今年7月左右量產,適用于園區、碼頭等封閉道路通勤。
過去一個月,中國各地紛紛發布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管理細則等相關文件,并發放部分路段的測試牌照。然而,與中國持續高漲的自動駕駛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Uber自動駕駛路測撞死行人事件在美國持續的發酵,給自動駕駛敲響警鐘,讓業內重新審視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
“一場事故,可能會毀了整個行業。”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2018智能汽車國際研討會上強調,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前提是要確保安全。但他同時也認為,Uber事件不會影響自動駕駛整體進程,而政府應該從安全角度考量各種政策的制定和落地。
可以看到的是,在智能汽車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平衡的兩個矛盾和問題正在凸顯:自動駕駛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同時鼓勵技術不斷創新;二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速度如何與法律完善的速度齊頭并進。
發展自動駕駛安全第一
美國時間3月18日晚,Uber的一輛自動駕駛車輛在亞利桑那州路測時撞倒行人并致其死亡。據外媒3月29日報道,Uber公司已經與致死受害者家屬達成和解,但外界對于該事件引發的自動駕駛安全的討論并未就此結束。
在過去的十幾天,該事件持續發酵,豐田曾一度暫停北美自動駕駛路測,英偉達也宣布將暫停在美國新澤西、加州、日本和德國的全球自動駕駛測試。不過,與此同時,寶馬、大眾、沃爾沃等車企則表示該事件不會影響自動駕駛研發的進程。
“我們需要從失敗中積累經驗教訓,不能因為面臨著障礙而停滯不前。我們要更加注意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并推動技術的進步。”3月28日,沃爾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繆爾森表示。
自動駕駛汽車開發者如何證明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是擺在所有自動駕駛研發企業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如何在確保駕乘者及周圍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的前提下,又能夠同時鼓勵創新技術的發展,則是各國政府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面臨的共同挑戰。
“自動駕駛要大膽試點,但要穩步推進。”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副司長袁鵬3月28日表示。他認為,自動駕駛發展需要海量實驗數據的積累和不斷深入學習,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和驗證應該持鼓勵與支持的態度。
業內普遍認為,安全是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初衷,也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首要前提。“無論汽車技術如何發展,安全都是一個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的問題。但另一方面,研究表明,自動駕駛汽車要行駛超過數十億公里或行駛幾百年以后,才能證明其更安全。”李書福說。
從目前開放路測的城市所設置的申請路測牌照要求來看,對于測試企業、測試車輛、測試駕駛員等多方面,都提出了嚴格要求。
以北京為例,按照要求,所有申請自動駕駛試驗牌照的自動駕駛汽車,必須首先通過5000公里以上的封閉測試場日常訓練和相應等級的能力評估,并通過了車輛安全技術檢驗才能夠上路測試。測試駕駛員須通過不少于50小時的培訓和訓練,能夠隨時接管自動駕駛車輛。此外,上路前測試車輛須通過專家的評估論證,上路后測試車輛要安裝監管設施并上傳數據,以確保自動駕駛車輛隨時接受監督。
發展自動駕駛不能“一窩蜂”
盡管中國各地方政府正在加速推動自動駕駛路測進程,但美國早在2014年就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測試,加利福尼亞州目前已經有50多家企業獲得開展智能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的許可,其中14家企業有中資背景。
人才儲備方面,據統計中國只有2萬多名智能汽車研發人員,而美國有6萬多人。這讓美國、歐洲等國家已經形成了智能汽車先發優勢。
“中國自動駕駛路測已經落后美國四年,這不需要討論了。但自動駕駛不能像二孩政策放開一樣,蜂擁而入,而應該哪一家的技術成熟了哪一家上。”李書福認為,自動駕駛技術要追趕歐美先進水平,政府首先要扶持領先企業。
然而,現實情況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速度總是超越法律完善的速度。“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非常迅速,所以我認為立法者應該采取分步走的方式。當技術發展出現了新變化的時候,也能及時作出調整。所以立法的工作不會有準確的時間節點,這將會是個持續性的工作。”3月28日,瑞典企業與創新部副司長AsaVagland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自動駕駛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對中國自動駕駛行業在未來幾年的發展至關重要。
沃爾沃汽車集團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總監MarcusRothoff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自動駕駛法規完善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高精度地圖的資質是一個代表性的例子。自動駕駛離不開高精度地圖,歐美對高精度地圖的采集不需要資質,而根據中國相關政策規定,車載傳感器采集地標信息進行技術驗證屬于測繪行為,需要獲得測繪資質。而測繪資質進入門檻非常高,導致大多數主機廠在中國不能合法地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
同時,自動駕駛研發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必須針對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應用來開展,在中國進行自動駕駛研發必須考慮中國的特殊性。“自動駕駛針對不同的場景和交通狀況,必須要一步一步的測試,去適應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中道路場景和行人習慣。”MarcusRothoff強調。
可以看到的是,中國走向智能汽車全球大國的前景非常廣闊,而與之相匹配的政策法規、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周邊產業等領域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中國發展自動駕駛有中國特色,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推動發展。”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李克強教授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