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青島啤酒(42.900,-0.71,-1.63%)、珠江啤酒(10.510,-0.01,-0.10%)等啤酒上市公司陸續公布2017年業績,“回暖”之聲日盛,然而,畸高的補助再度引發爭議。
事實上,啤酒行業的高補助,以及對補助的高依賴,早已持續多年。
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7.960,-0.09,-1.12%)拿過億補助,已持續近10年之久。近年隨著啤酒行業調整,愈演愈烈。2014年-2016年,華潤啤酒6成凈利潤來自補助。
泡沫,從來都不止出現在啤酒杯中。
補助撐起的啤酒業績?
近日,青島啤酒、珠江啤酒、蘭州黃河(8.740,-0.02,-0.23%)(000929.SZ)等啤酒上市公司紛紛披露了2017年報,業績可圈可點。
不過,人們驚奇地發現,怎么啤酒上市公司拿的補助這么多?而且情況還很普遍。
青島啤酒(600600.SH)2017年營業收入微增至262.77億元,凈利潤12.63億元,同比增長21.04%。
其中,青島啤酒2017年獲得的計入當期損益的補助高達4.29億元。2015年-2016年,青島啤酒獲得的補助分別為5.11億元和5.17億元,3年合計14.57億元。
青島啤酒因為體量較大,拿到大額的補助尚且能夠理解,更夸張的是珠江啤酒(002461.SZ)。
2017年,珠江啤酒營業收入37.64億元,凈利潤1.85億元,當年公司獲得的補助金額達到了8315.53萬元,為凈利潤的一半。
珠江啤酒近年獲得的補助金額一直較高,最厲害的是2016年,其凈利潤為1.14億元,獲得的補助高達8.44億元(其營業外支出為7.05億元)。
其實,近些年,高補助在啤酒行業一直存在。
華潤啤酒2014年-2016年的凈利潤分別為5.78億元、6.67億元、6.29億元,同一時間公司獲得的補助金額分別為4.12億元、2.92億元、4.62億元。
這三年,華潤啤酒(00291.HK)六成的凈利潤是補助所得。
燕京啤酒等其他啤酒上市公司均獲得不菲補助,不過依賴程度略淺。民資或外資控制的啤酒上市公司,獲得的補助較少。
搬遷、技改……補助來源“各顯神通”
前幾天青島啤酒還因為補助過高上了頭條,估計青啤心里多少還是覺得有點冤啊。
青島啤酒的補助主要分為三大塊:搬遷補償、稅費返還及財政補貼。其中,搬遷補償占了大頭。涉及2017年青島啤酒搬遷補償的項目一共有19個。
這些項目的建設耗資較大,因此,實際上青島啤酒獲得的常規補助金額,并沒有那么突出。
補助畸高的珠江啤酒,也同樣是因為征地補償。
或許,燕京啤酒(000729.SZ)的補助結構,更能代表啤酒行業的正常情況。
2016年燕京啤酒營業收入115.73億元,凈利潤3.12億元,當年公司獲得的補助達到1.33億元。
其中,企業發展資金4006萬元,節能技改資金2142萬元,技術改造資金2139萬元,稅收獎勵2044萬元,財政扶持1685萬元,等等。
不知道拿了這么多技改補助,燕京啤酒的技術改造進行得怎么樣了。
斑馬消費查閱啤酒上市公司歷年財務報表發現,燕京啤酒、青島啤酒等公司拿著如此規模的補助,已達近10年之久。在行業調整期,補助在凈利潤中的所占比率有所升高。
地方為了扶持啤酒企業,想出各種名目的補助,企業也樂于用這種方式“穩住”業績,不然,行業調整期的下挫會更加厲害,“回暖”也不會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