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全國股轉系統與港交所簽署“新三板+H股合作備忘錄”,13天后,5月4日成大生物(831550.OC)就發布了赴港上市的董事會公告,成為首家申請發行H股的新三板公司。
市場認可“新三板+H”股概念,新三板反應火爆。
5月9日,有機構指出,新三板企業到香港上市,最困難不在于操作層面,而在于新三板企業去香港上市以后估值能不能進一步提升,國際市場是否認可新三板此類龍頭企業。
“三+H”火爆
根據記者跟蹤公開數據,成大生物最近3個交易日5月7-9日,二級市場的反應是股價漲幅分別為:7.82%、0.61%、-0.33%,成交量分別為190萬股、62萬股、8萬股。
尤其是申請發行H股后的首個交易日5月7日,市場反應火爆,說明在新三板低迷時期,市場對成大生物港股上市充滿了期待和認可。
在申請發行H股之前,成大生物價格為16.62元/股,申請后首日5月7日開盤價跳升至16.80元/股,此后股價一度觸及18.10元/股。當日,成大生物成交量達1896手,成交額高達3360萬元,這是自2016年7月以來成大生物最高的日成交量,較此前的日均成交量放大近10倍。
“當天成大生物的成交金額占了整個市場的20%左右。這本身就是市場對成大生物申請發行H股的一個正面回應。”一位機構投資者表示。
成大生物為我國狂犬病疫苗龍頭企業,目前主要產品為狂犬疫苗,占營收比重達92.04%。2017年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約12.76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約5.56億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位居三板醫藥公司榜首。
今年第一季度,成大生物凈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22%。
成大生物目前估值67億,“成大生物的市盈利才11倍,香港市場對這種生物醫藥的藍籌股票至少有十五六倍以上的市盈率。而且成大生物的成長性又非常好。它到香港上市應該沒什么障礙。”上述機構人士表示。
5月9日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向記者表示:“2016年初,成大生物我們投了5000萬,當時15元/股,目前賺了不少。”
“成大生物有望成為首只落地的‘新三板+H’股,其新增發的股份在港股進行交易,原有股份還在新三板進行交易,香港是港幣交易,新三板是人民幣交易。不同的股份,不同的交易,不存在去香港上市的障礙。”
“投資相關‘新三板+H’股,千萬不要跟風,要找到真正被低估值的企業。”張馳說。
選擇H股
那么,H股是否會成為新三板企業的選擇?
以成大生物為例,其母公司遼寧成大(17.080,-0.04,-0.23%)(600739.SH)是A股上市公司,根據歷史經驗,這基本斷絕了其在A股上市的夢。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認為,成大生物股東人數超過千人,不可能采取華圖教育摘牌登陸港股的方式,因為成本太大。摘牌涉及到異議股東股份如何回購、股東人數如何降到200人等問題。
事實上,對于許多優秀的新三板公司來說,A股失意后,港股成為首選。
5月9日,一家市值在10億以上的新三板醫藥公司高管告訴記者:“我們在考慮是到A股上市,還是去H股上市。最近市政府正準備召集我們企業開會對接上市問題。政府很支持我們企業走出去,走向國際市場。如果到A股上市,目前政策是市區政府給五六萬的補助,至于到香港上市,由于新三板企業允許到H股上市的政策剛出來,還在研究,具體補助政策還不清楚。”
但該高管表示,目前A股IPO有許多限制,比如企業要贏利等,如果在A股無法上市,到香港上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新三板來說,允許發行H股是個重大利好消息。”
成大生物開啟新三板企業赴港交所大幕,而根據4月21日股轉公司與香港交易所簽約儀式新聞稿的嘉賓名單中,除成大生物,還有神州優車、中投保、君實生物、天士營銷、山水股份、百合網、新片場、中青博聯、中國康富、原子高科等1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代表出席。它們被市場視為“新三板+H”股試點初期有望赴港上市的公司。
在11家受邀三板公司中:7家位于創新層,4家位于基礎層;8家企業盈利,3家企業虧損;市值百億以上的企業2家,市值10億~100億水平的企業7家,市值5億~10億水平的企業2家。
張馳表示:“發行‘新三板+H’股,最困難不在于操作層面,而在于新三板企業去香港上市以后,國際市場上如何認可新三板的這種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