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市場持續調整,一部分畫廊從業者開始探索新型代理制,旨在解決書畫市場長期存在的真偽、誠信、價格等諸多問題,期待用新型商業模式擠壓行業泡沫,重塑從業者信心,助推書畫行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傳統書畫經營模式面臨瓶頸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畫廊等市場主體發育不充分,缺少標準和規則來形成科學、統一的定價機制,導致有些畫家盲目炒作,作品定價與市場嚴重脫節,泡沫化嚴重。此外,真假難辨、市場擠兌、定位不清……多種因素使得整個畫廊行業經營陷入困境。
書畫定價不合理,市場運轉就會出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書畫價格在畫家、畫廊和藏家之間形成三方尷尬的局面。北京畫家馬軍介紹,有的畫家知道自己的作品價格與市場脫節,但擔心購買自己作品的藏家利益受損,不敢也不愿降價;畫廊擔心自己的客戶藏家質疑自身責任心不強,多采取硬撐虛高價格的方法;一些藏家認為書畫價格一旦下降,就是自己吃虧,也會千方百計阻撓畫廊和畫家調整價格。
按照習慣做法,很多書畫作品的價格按照畫家意愿定價,往往出現“一刀切”的現象,早已被業內詬病。長時間的市場調整,導致目前一些大畫廊舉步維艱,中小畫廊更是難以為繼,包括畫廊經營者在內的藝術品市場參與者,不少人對現有商業模式感到迷茫。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說,書畫一旦進入市場就具有商品屬性,沒有強有力的機構和有效的調節機制來約束商品的定價行為,就容易給這個行業市場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一些研究者認為,只有建立合理的定價機制,構建新型商業模式,才能維護市場的正常運營和穩健發展。
“代理制”在“畫都”濰坊落地
濰坊書畫市場“買全國、賣全國”局面形成,“全國書畫看山東,山東書畫看濰坊”已成為業內共識。
濰坊市畫廊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崔連玉認為,要想讓當代書畫藝術品市場煥發生機活力,發展代理制將是個很好突破口。
“代理制在國外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模式,中國畫廊界雖有少數畫廊曾經嘗試過代理,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取得成功的少之又少,且沒有可持續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畫廊界的健康發展,也給廣大藏家、藝術家帶來了諸多不便。”崔連玉說。
市場深度調整需要新型的、更符合書畫市場需求的代理制。北京798“感嘆號藝術空間”投資人張寶華認為,新型代理制模式下,畫廊應該在展示展覽、學術推廣、營銷等方面承擔起更多義務,比如定期召開研討會,邀請行業內專家、藏家到一起來綜合定位市場參考價,然后將實際價格按照這個參考價來進行上下浮動,以此推動作品價位越來越合理。
近年來,濰坊市畫廊協會在進行初級代理探索的基礎上,結合當前藝術市場和畫廊業界的現實狀況,總結出了具有相對完善新規則的書畫作品代理制。隨著惠風齋畫廊與某國內一線書法家的成功簽約,正式宣告代理制在濰坊落地。
新型代理制或成市場轉型“勝負手”
代理制深受業內期待。不少畫廊經營主體期待,畫廊業界不僅可以通過代理制來制定規范體系,還能讓價格更加規范和接地氣,從而推動畫廊業的發展。
業內普遍認為,推行代理制首先能解決價格問題。畫家作品由一家或幾家畫廊甚至畫廊集團代理后,能商定一個比較接地氣且相對合理的市場價格。另外,在代理制中,畫廊、畫家是長期合作的關系,不會過度炒作導致產生泡沫。
代理制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解決不守信用的問題。代理制模式下畫家不能自己定價,而是將作品集中到畫廊這一個出口里,畫家自身沒有賣畫的權利。代理制實行后畫廊拿到的都是一手貨,畫家與畫廊長期合作,作品都有“身份證”,采用現代技術手段建立登記制度,作品流通渠道更加規范,假畫將難有生存空間。
“代理制在產品結構、誠信度、書畫出口的對接方面都有優勢。”崔連玉認為,代理制能保證各客戶群體的收藏需求都得以滿足,且作品來源可靠。
代理制有利于培養發育完善的市場主體。代理制下的畫廊與畫家不單單是經營關系,更是一種合作共贏、共同成長、共擔責任義務的既有規則又有精神契約模式的關系。崔連玉說,“在實現新型代理制的基礎上,在規范規則制約下,各方責任義務明確,才能促進整個書畫市場的良性合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