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擴大進口: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培養企業競爭力
央廣網北京5月18日消息(記者王顏欣 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主動擴大進口是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宣布的中國擴大開放四項重大舉措之一。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中國將降低相關產品關稅,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向世界開放市場。
擴大進口給普通消費者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夠有買到更多品種的進口商品。那么,如果站在經濟學角度來考察,擴大進口除了能給消費者帶來實惠之外,將會給我國經濟帶來哪些好處呢?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4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8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近年來,我國商品消費的總體增長一直保持著10%左右的速度。在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的同時,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升級,主要表現為對國際品牌和各國特色產品以及國內有機生態食品消費需求的旺盛增長。
不過,相較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而言,我國消費品的供給還存在著差距,一些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的消費需求還得不到充分滿足,其中一部分需要通過擴大進口來解決。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指出,主動擴大進口,就是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從供給與需求的結構上來看,目前國內的供給不能完全滿足國內消費升級的需要。特別是人們對于高品質知名品牌及世界各國特色優質產品,需求增長比較旺盛。通過積極擴大進口,可以使人民的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短期內盡快得到實現。
根據商務部初步估算,目前我國居民一年在境外購物消費大約2000億美元。因此,擴大進口有助于將大量外流的消費留在國內。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東艷解釋,擴大進口能發揮一定的替代作用,之前出國購物領域很多都算進服務貿易,可以通過降低關稅等,把出國旅游轉化到國內消費。
擴大進口確實是直接滿足升級了的國內消費需求的辦法,也可以發揮替代作用把外流的消費留在國內。不過,以進口方式滿足國內消費需求,會不會對相關行業的國內企業產生擠壓效應呢?
在趙萍看來,短期內進口可能會帶來一些沖擊,但只有開放的環境才能培養企業的競爭力。以手機行業和家電行業為例。當外資剛進入時,對于國內同行業的企業確實產生了或大或小的沖擊,但這些行業的國產品牌正在崛起。在手機和家電行業,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這說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
擴大進口帶來的不僅是競爭,還有先進技術的溢出效應。同樣,以家電產業為例,在進口的帶動下,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家電產品制造大國和主要供應國。東艷介紹,進口商品中蘊含的高技術要素會有助于帶動產業水平的提升。一些高技術產品的進口,可以作為生產設備來帶動整個產業鏈條水平提升,促進最終產品的技術水平提升。
實際上,擴大進口的對象除了消費品和工業中間品之外,還包括資源類產品。一直以來,出口在我國的對外貿易中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東艷看來,這其實耗費了很多國內資源,而擴大資源類產品的進口,可以起到對我國資源的保護作用。
【編輯:高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