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盛華已經累計減持3.93億股,占萬科總股本的3.56%,累計減持金額109.19億元。經過計算,已經完成清倉的4只資管計劃獲利在29.34億元~39.77億元。接盤方仍較為神秘:機構累計買入2.47億股,占總股本的2.24%;華泰證券(17.360,-0.05,-0.29%)上海武定路營業部買入1.46億股,占總股本的1.33%。
在開啟減持之前,寶能通過前海人壽、鉅盛華、鉅盛華資管計劃合計持有萬科25.4%的股份。經過此番減持,寶能合計持股比例降至21.84%,仍位居第二大股東。
以上述數據計算亦可得知,鉅盛華旗下資管計劃尚持有萬科7.49億股,占總股本的6.79%。結合之前公告,鉅盛華仍需繼續減持這一部分股票,直至所有資管計劃清倉。值得注意的是,以劉姝威炮轟寶能資管計劃、鉅盛華宣布清算資管計劃為時間節點,萬科A出現兩波明顯下跌,至今的累計跌幅超過了30%。
如今,鉅盛華資管計劃的減持任務剛剛完成了三分之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萬科A股價仍將承受其減持壓力。通過公告及數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復盤了寶能的減持之路。
1、1月30日,萬科獨董劉姝威炮轟寶能,發表文章《給證監會并劉士余主席的信》,指出鉅盛華通過九個資產管理計劃合計持有萬科10.34%的股份,杠桿均為2倍,其中七個資產管理計劃已經到期,應該予以清盤,不得續期。
2、萬科A4月3日盤后公告,鉅盛華作為委托人,就相關資管計劃持有萬科股票的處置與管理人進行了充分溝通和協商,擬以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完成萬科股份的處置和資管計劃清算。
3、擬清算公告披露15個交易日后的4月17日,寶能正式開啟減持之路。當日,萬科A出現大宗交易,西南證券(4.320,0.01,0.23%)深圳濱河大道營業部賣出8972.45萬股,成交價格29.92元/股,成交金額26.85億元,買方營業部為機構專用。
經此交易,南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安盛2號完成清倉,不計資金成本及分紅收益,盈利在10.48億元~13億元之間。
4、4月24日,萬科A再現大宗交易,金額18.65億元,成交量6346.59萬股,成交價格29.38元/股,賣方為華泰證券深圳益田路營業部,買方為機構。
經此交易,南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廣鉅2號完成清倉,不計資金成本及分紅收益,盈利在3.15億元~5.84億元。
5、4月27日,西南證券深圳濱河大道營業部以大宗交易方式賣出3590萬股,接盤方為機構,交易金額9.69億元。
經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核實,此處是南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安盛3號在減持。寶能從此采取了新的策略,沒有再通過單筆大宗交易清倉一只資管計劃,換成了分散、多次的方式,顯得更加隱蔽。
6、5月8日~5月17日,萬科A出現16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9764.91萬股,金額26.47億元,賣方均為西南證券深圳濱河大道營業部,買方均為華泰證券上海武定路營業部。
經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核實,這是南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安盛1號在減持,且完成了清倉。安盛1號買入成本在14.37元/股~18.24元/股,耗資14.03億元~17.81億元。不計資金成本及分紅收益,安盛1號盈利在8.66億元~12.44億元。
7、5月18日,萬科A出現26次大宗交易,其中24次買賣雙方均為機構。機構間的大宗交易累計成交5798.25萬股,金額14.76億元。
經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核實,此處的賣方為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泰信1號,經過此番減持后尚余1.09億股。
8、5月18日,西南證券深圳濱河大道營業部和華泰證券上海武定路營業部之間有2筆大宗交易,合計1400萬股。5月21日,二者再次發生2筆大宗交易,合計1500萬股。5月22日,二者又一次發生2筆大宗交易,合計1964.96萬股。
經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核實,上述6筆大宗交易均為安盛3號在減持,加上此前4月27日減持的3590萬股,已經完成清倉。
安盛3號的買入成本為16.54元/股~18.24元/股,耗資13.98億元~15.42億元。經過此番大宗交易,安盛3號共計賣出22.47元,計資金成本及分紅收益,安盛3號盈利在7.05億元~8.4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