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苗研發、審批進展較順利,國內11月PMI和多項分項指數創年內新高,反映經濟景氣持續擴張,支持順周期交易,預計順周期主線可持續到2021Q1,短期漲幅較大、生產淡季將至帶來波動,部分成長細分領域估值調整較多可作為備選。信用違約沖擊緩和,銀行同業負債壓力階段性緩和,央行超預期的MLF操作呵護短期流動性,利率債和信用債出現短期交易機會,預計持續性較弱,明年是金融風險暴露較多的一年,信用風險依然較大。
展望本周,宏觀方面,海外疫苗研發、審批進展較順利,英、美本月中下旬開始接種,但2020年內產能相對有限,大規模接種還需等待至2021年。國內11月PMI和多項分項指數創年內新高,反映經濟景氣持續擴張,短期的順周期彈性主要來自中上游的價格、國內的可選消費、海外的工業生產。近期金融領域監管層密集發聲,明年是金融風險暴露較多的一年,貨幣政策對物價/資產價格非均衡傳導引起關注,地產長效機制可能會有新設計。資本市場改革繼續推進,重點在于“擴容”+“提質”,易會滿主席布置六大任務。
產業方面,受益于居家辦公趨勢和5G熱潮帶動的強勁需求,大多數芯片公司已將2021年8英寸晶圓的價格提高了至少20%。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漲價潮開始向12英寸蔓延。電子行業的芯片短缺已影響到了中高端汽車生產制造。高頻數據方面貿易運輸與農業生產景氣顯著上升;半導體與汽車制造仍然延續偏強態勢;基建地產施工與光伏產業需求偏弱。
資產方面,2021Q1前經濟將繼續加速修復,同時宏觀流動性將繼續趨緊,這種宏觀場景下順周期板塊整體將繼續占優,順周期關注外資加倉的銀行/有色/化工/中游設備。醫療器械/電子制造/互聯網傳媒(游戲)板塊PE估值已回歸至歷史后30%分位,板塊高估值的矛盾有明顯緩解。
具體來看,A股方面,維持市場短期震蕩,歲末年初市場將會出現一波明顯上漲行情的判斷不變。結構上,2021Q1前順周期依然有反復表現的機會,2021Q2消費勝率高,成長更好的機會在2021H2,提前儲備類似消費電子/醫療器械/游戲等成長細分品種的來年潛在機會。
港股方面,全球經濟向上共振和人民幣匯率升值繼續驅動港股盈利上漲行情,港股性價比好于A股;結構上,順周期板塊繼續跑贏,繼續關注低估值有補漲動能的金融和周期板塊,以及其它受益于經濟復蘇的服務業消費,例如汽車及零售、酒店機場和餐飲旅游板塊等。
債券方面,短期信用違約沖擊緩和,銀行同業負債壓力階段性緩和,央行超預期的MLF放量操作呵護短期流動性,利率債和信用債出現短期交易機會,預計持續性較弱。市場對于弱國企和邊緣城投擔憂未實質性改善,一些區縣級的城投債風險值得關注。轉債供給進入旺季,低估值仍是主線,關注金融、順周期和部分性價比高的電子、傳媒轉債。
原油方面,疫苗量產提速預期疊加美國強勁復蘇推動原油震蕩上行,但考慮到美國原油庫存目前處于歷史高位,以及疫情再次封鎖風險,預計短期內油價仍將保持震蕩。
黃金方面,當前金價核心矛盾取決于名義利率和通脹的賽跑,疫苗量產提速預期導致短期長債利率上行較快,但財政刺激加速出臺的可能性增加亦提振了市場的通脹預期,預計黃金短期將保持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