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ABS發行超2.5萬億元 同比增長21%
今年以來,我國資產證券化(ABS)的發行熱情依然高漲,保持規模增長態勢。
《證券日報》記者據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CNABS)數據梳理發現,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來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累計新增發行規模已經超過2.5萬億元,發行規模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1%。
ABN類產品
發行規模增長顯著
近年來,ABS的市場容量持續增長,已經成為國內債券市場的主要產品之一。《證券日報》記者梳理CNABS網站數據發現,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來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已累計新增發行單數1844單,累計發行規模約2.5萬億元,遠超去年同期規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ABN類產品發行規模增長顯著,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5%。
東方金誠結構融資部技術副總監劉士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央行采取多項措施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融資成本降低,為企業提供了良好融資環境。同時,ABN具有提升信用等級和優化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節約經濟資本的作用。因此受到資產市場的青睞。并且近兩年來交易商協會修訂完善了ABN發行政策,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動了ABN的發行量增長。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在今年以來發行的ABS產品中,信貸ABS市場累計發行規模718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8663億元相比下降了1483億元;企業ABS市場累計發行規模達13913.42億元,與去年同期的9766.8億元相比上升了4146.62億元;ABN市場累計發行規模達4320.5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465.17億元增加了1855.4億元。
具體來看,在今年以來發行的信貸類ABS產品中,住房抵押貸款類別規模占比最多,發行規模共計3526.96億元,占總產品規模的49%。在今年以來發行的企業類ABS產品中,供應鏈類別規模占比最多,發行規模共計2943.26億元,占總產品規模的21%。其次為個人消費金融類產品,發行規模共計2708.71億元,占總產品規模的19%。在今年以來發行的ABN類產品中,供應鏈類別產品規模占比最多,發行規模共計968.24億元,占產品總規模的22%。
不良信貸資產重組ABS
總規模已超去年
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部分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不良壓力上升,而ABS作為一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工具,能較好的幫助銀行壓降表內不良貸款規模、盤活存量。
此前銀保監會公布了前三季度銀行不良資產總額超過2.84萬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6%,較上季末微升0.02個百分點,在此背景下,有不少銀行開始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
《證券日報》記者據CNABS數據整理,截至12月10日,今年金融機構發行的不良信貸資產重組ABS總規模達172.55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不良資產重組ABS總規模。前十發起機構為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國開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上海通用金融。
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丁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良資產證券化其實是核銷之外另一種讓銀行不良資產剔除出資產負債表的方式,對于緩解銀行的資本金壓力,有正面影響。就不良資產證券化本身而言,其提供的收益率水平和底層不良資產的資產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評級水平。這種處理不良資產的方式有利于盤活資本,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