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開年第一周,滬深300指數創13年新高,但成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領跌銀行板塊,當日跌幅最高,備受市場關注。
作為四川省首家城商行,成都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兩個指標均“大幅”超限,2020年前三季度,該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三成,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
就上述問題,《投資者網》聯系成都銀行辦公室,得到相對詳細回復。
房地產類貸款“雙踩線”領跌銀行板塊
1月4日,成都銀行股價跌幅8.06%,截至1月8日收盤,該股周跌幅達11.81%,盡管成都銀行并不是唯一一家股價下跌的銀行,但在14家A股城商行中,周跌幅名列前茅。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銀行股與大盤連漲的背離,與監管部門下發的《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稱“《通知》”)有關。2020年12月31日,央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通知》,建立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根據《通知》要求,房地產貸款余額占比上限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比上限分為五檔,而成都銀行作為中資小型銀行,其兩個指標適用上限分別為22.5%和17.5%。
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數據顯示,成都銀行房地產貸款余額占比35.8%,個人住房貸款占比26.02%,分別超出監管部門“紅線” 13.3和8.52個百分點。
《通知》指出,2020年1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占比、個人住房貸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個百分點及以上的,業務調整過渡期為自本通知實施之日起4年。
也就是說,根據監管要求,成都銀行房地產貸款占比需要盡快壓降。對此,成都銀行表示,“公司將做好經營計劃安排,積極穩妥推進信貸結構調整,有信心在過渡期內將相關貸款占比調整至符合監管要求。公司自新一輪戰略規劃實施以來,堅持推進‘數字化、精細化、大零售’三大轉型,持續調整貸款結構,推動全行經營高質量發展,此次監管政策調整不會影響公司持續優良的經營基本面。”
在上證e互動平臺,多名投資者就房地產貸款占比雙指標踩線表示關注。不過,有分析師認為,房地產信貸集中度管控對銀行業整體影響中性,銀行股明顯回調,是市場對房地產信貸集中度政策過度反應,不排除有投資者對于不利消息情緒釋放的原因。
就成都銀行壓降房地產貸款占比的進一步計劃,成都銀行回復《投資者網》時表示,“我行將認真學習、積極研究央行、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按照監管要求做好相關工作。”
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三成
除相關指標大幅超標的影響,成都銀行相關減值計提使得凈利潤降低,從而導致股價下跌也引起投資者極大關注。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成都銀行營收104.24億元,同比增長12.06%;歸母凈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4.81%;扣非凈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4.71%,營收增速和凈利潤增速差距拉開(見圖3)。
而兩者增速差距拉大的背后,是其增長三成的信用減值損失:2020年1-9月,成都銀行信用減值損失33.33億元,上一年同期為25.83億元。
對此,成都銀行告訴《投資者網》,“今年一到三季度信用減值損失較去年有所提升,一是今年我行貸款規模穩步增長,減值準備計提有所增加;二是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對未來銀行資產質量帶來了一定不確定性,為應對疫情的影響,增強風險緩釋能力,參照同業一般實踐經驗和相關監管要求,本公司在減值模型中考慮疫情下未來宏觀經濟變化,減值準備計提有所增加。”
成都銀行在回復《投資者網》時強調,始終把風險降控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早”“全面”“扎實”部署風險降控工作,近年來信用風險降舊控新取得了顯著成效,資產質量持續向好。
不過,也有投資者看出了另外的疑點。在上證e互動平臺,曾有投資者直言,“今年成都銀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撥備覆蓋率較去年有所提升,但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招行、農行、交行、工行、建行、中信、中行分別比去年末降低了2、16、21、9、10、5、9個百分點。擔心2020年底成都銀行又大幅提高撥備覆蓋率,導致股價下跌,其實新冠疫情在國內已基本控制,貴行能否降低撥備覆蓋率,給中小股民一點實惠?”
銀行從業人士吳檀芝向《投資者網》分析稱,“對銀行來說,不良貸款余額已定的前提下,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減值準備呈正向關系,多數公司計提減值損失的主要原因是針對不良資產,另外,隨著銀行貸款余額擴張,各銀行為提高風險抵御能力,會相應加大客戶貸款的減值計提力度,但提高信用減值損失,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銀行利潤。”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中小投資者會更加擔心成都銀行股價下跌了。
核心資本充足率下滑
資本充足率一直是成都銀行的難題,尤其受疫情影響下宏觀經濟下行的2020年。
截至2020年9月末,成都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18%、9.43%、9.42%,較2019年末分別下降2.51、0.71、0.71個百分點。
在談及補充資本充足率的計劃時,成都銀行方面表示,“我行于2020年11月已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60億元人民幣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補充其它一級資本。未來將綜合考量各層級資本充足率水平適時開展資本補充工作,將密切關注監管政策及資本市場動態,跟進關注資本工具創新,形成多元化、多層次、靈活彈性的資本補充機制,確保資本充足率處于良好水平。”
不過,鑒于上述債券的發行并不涉及對于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在與《投資者網》進一步溝通時,成都銀行又解釋稱,“目前我行各級資本充足率保持良好。我行根據資本耗用情況、資本利用效率、資本結構優化等因素統籌考慮資本補充計劃。”
作為四川省首家城市商業銀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成都銀行能否把握成都發展政策支持的集中機遇期,借勢借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穩定的發展?股價何時才能走出低迷狀態?今后如何更好地回饋投資人?《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