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披露的數據,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015986億元,邁上了百萬億元臺階。此外,中國經濟還呈現出消費回暖、就業總體穩定以及投資結構愈發優化、線上消費興起等諸多亮點。今日本報就此展開報道。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66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上年下降3.9%。
同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舉行的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過去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全年看仍然是負增長,但是三四季度已經轉正,特別是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達到了4.6%,這個速度已經開始接近前幾年的正常水平。
“回顧2020年的消費市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消費的全方位興起堪稱是最大亮點,直播帶貨、生鮮電商、在線教育、線上醫療問診、云辦公等新興業態為消費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到了二、三季度,各行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疊加消費券等短期刺激手段的作用,消費市場的復蘇有目共睹,在線上消費新動能強度不減的同時,景點、餐廳、酒店、影院等線下消費場景也重新回歸大眾視野,汽車消費、餐飲旅游消費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到了第四季度,伴隨著中秋國慶小長假以及‘雙十一’購物節的到來,國人的出行意愿以及各方面消費需求得到了集中的爆發。雖然全年社零總額增速依然為負,但是三四季度已經轉正,說明消費依然扮演著經濟發展基礎性的角色。”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亮眼消費數據的背后離不開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例如,去年5月份,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 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回收處理體系、促進家電更新消費等5個方面13條具體舉措;為穩定擴大汽車消費,去年7月份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出臺增加汽車號牌限額、實施燃油車購置補貼、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措施;為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商務部等12部門去年12月底聯合印發《關于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
展望2021年,付一夫認為,增長將是消費市場的核心基調。需求方面,國民經濟的回暖,帶動了國人收入增速的反彈,消費者信心以及對后續市場走勢的預期都在日益改善,這將為消費需求的穩定與消費潛力的釋放打下基礎;供給方面,新業態新模式風生水起,而國內免稅經濟的壯大又在引導海外消費回流;政策方面,從中央到地方都將促消費作為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重要抓手,各種利好不斷涌現。疊加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穩定向好,國民經濟持續好轉,可以預期的是,2021年新消費將繼續扮演消費“壓艙石”的角色。
談及未來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付一夫建議,第一,要繼續推進收入分配改革,著力縮小收入差距,切實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第二,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要妥善處理居民的養老、醫療問題,解決民眾消費的后顧之憂;第三,要改善偏遠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并規范消費市場秩序,優化消費環境,激發國人的消費潛力;第四,要繼續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經營,從而穩住民眾就業,有了穩定的工作,才能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穩定民眾的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