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首批4只科創50ETF產品正式發行,標志著科創板正式進入指數化投資領域。時隔5個月后,2021年2月24日,首批4只科創板ETF聯接基金即將發行。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科創板ETF聯接基金發行進一步完善了科創板的投資渠道,也給場外投資者提供了間接參與科創板投資的便利途徑和機會。
10元起購很“親民”
首募規模共200億元
本周三,首批4只科創板ETF聯接基金即將正式發行。這4只產品分別是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聯接基金、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聯接基金、華泰柏瑞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聯接基金、工銀瑞信科創ETF聯接基金。如同首批科創50ETF一樣,此次4只科創板ETF聯接基金也對募集規模進行控制,募集規模上限為50億元(不含募集期利息和認購費)。按照首募規模上限計算,上述4只科創板ETF聯接產品的現金認購限額合計200億元。
ETF是一種特殊的開放式基金,投資者可以像買賣封閉式基金或者股票一樣,在場內進行產品的買賣和申購贖回。而聯接基金投資于目標ETF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凈值的90%,資金利用率較高,給投資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低門檻的參與渠道。例如華泰柏瑞科創板ETF聯接基金,則主要投資于華泰柏瑞上證科創板50成份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間接投資于科創50指數。這也意味著,科創板ETF聯接基金的走勢基本與對應的ETF同步。
從投資風險來看,理論上其屬于證券投資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風險收益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不過從產品性質來看,科創板ETF聯接基金作為指數基金有很多優勢,例如相比投資科創板個股,指數化投資的風險小、風格比較明確,而且認購門檻很低。此次首批ETF聯接基金的認購門檻就相當“親民”,單筆認購最低金額只需要10元,就可以參與。
而ETF聯接基金最大的優勢在于,其為場外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指數投資工具,投資者可以通過銀行、第三方平臺等場外渠道直接申購贖回,這更適合平時不做場內交易,或者希望通過定投方式分享指數長期發展紅利的投資者。而且聯接基金對投資目標基金部分不收取管理費和托管費。
基金經理發聲:
投資指數比個股勝率高
作為首批科創板ETF聯接基金的掌舵人,基金經理們對此次首批科創板ETF聯接基金發行及科創板后市投資機會有獨到的判斷。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華泰柏瑞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聯接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柳軍認為,在科創板市場中,投資指數相對投資個股的勝率更高。柳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公司行業門檻高、技術專業強,普通投資者難以理解,投資難度較高。同時,科技賽道競爭激烈,技術迭代快,多數企業最終難以脫穎而出,真正能勝出的科技公司只是少數,選擇個股的成功率較低。而在指數不斷吐故納新的機制設計下,經過大浪淘沙,適者生存,真正能夠成功的企業最終都會被納入指數,因此投資指數相對個股的勝率更高。”
“科創ETF聯接基金的推出為廣大無股票賬戶的個人投資者提供了跟蹤布局科創50指數的‘親民化’投資工具。”工銀科創ETF聯接基金擬任基金經理趙栩則認為,作為A股市場的重要賽道,科創50指數在業績基本面和估值提升潛力的雙重推動下,有望逐步展現出投資和配置價值,值得投資者關注。
對于目前市場較為擔心的科創板估值問題,柳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整體來看目前科創板的PE溢價水平還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從成長性看,科創50未來兩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復合增速分別達到25%和30%以上,遠高于A股其他板塊。從長遠來看,短期盈利和估值不是主要矛盾,中長期的成長性、賽道、空間才是關鍵。對比參考納斯達克,其在誕生初期估值同樣極高,至1973年初仍高達80倍以上。但隨著一批又一批優質的上市公司在納斯達克成功孕育、發展、成熟,盈利的爆發性增長很快就將估值空間填補,納斯達克指數的估值中樞逐步下降,并持續為投資人帶來可觀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