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在上市公司已經成為中央企業混改的主要載體,有效促進了各種所有制資本的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支持中央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采取重組整合等多種途徑,加快國有資本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今日,本報就此展開報道。
2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支持中央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采取重組整合等多種途徑,加快國有資本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彭華崗表示,國有企業重組是國企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十三五”時期,國資委加快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先后完成了12組24家中央企業的重組,新組建和接收了5家企業,中央企業的數量和“十二五”末比,從“十二五”末的106家調整到目前的97家。總的來看,重組的成效非常明顯。
去年以來,A股市場上國企并購重組持續活躍。《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梳理,去年以來截至今年2月23日,按首次公告日并剔除交易失敗案例后來看,A股市場共發生2816起公司并購重組事件。從項目進度上看,997起已完成,1819起正在進行中。從企業性質上看,有1730起并購事件的參與方為民企,913起為國有上市公司。
具體來看,上述913起國有上市公司中,237起涉及央企國資控股企業,382起為省屬國資控股企業,280起為地市國資控股企業,14起為其他國有企業。其中,今年以來,國企上市公司發生105起并購重組事件,12起已完成,93起正在進行中。
去年9月27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及全國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表示,國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進兼并重組和戰略性組合。去年10月12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時表示,“國資委從來沒有在國企和民企的兼并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方面設置界限。我們理所當然支持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兼并重組,也同樣支持中央企業和中央企業之間兼并重組,支持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兼并重組。”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崔志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支持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兼并重組,既是不同性質產權的融合,也是國家戰略實施的有機結合,是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兼并重組有助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改善公司治理機制,強化國企改革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帶動國企改革提質增效;戰略性整合有助于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完善國有資本投資結構,聚焦并做精主業,做強做大國有企業。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企兼并重組既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也有利于提升產業的集中度。同時,通過戰略性合作,也將推動國企的混改,甚至通過資產證券化的運作,推進企業上市等各種改革,更好地支持我國經濟發展。
談及今年國企與民企兼并重組有哪些新看點時,崔志娟認為,今年國企與民企重組會在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和中高端領域進行布局,繼續推進“兩新一重”投資建設,特別是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快電網企業剝離裝備制造等競爭性業務,推動油氣基礎設施向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開放”政策影響下,民企參與油氣基礎設施等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的投入將加大。
郭一鳴表示,根據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要聚焦的重點任務看,國企與民企重組力度或將繼續加強。同時,在不設界限的兼并重組下,如何利用資本形態探索國企和民企相互配合的兼并重組的不同路徑,也是新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