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我們將堅定注冊制改革方向不動搖,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系統觀念,扎實做好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試點評估,完善注冊制全流程全鏈條的監管監督機制。”近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圓桌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重點是把握好實行注冊制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壓實中介機構責任、保持市場平穩運行、明確交易所審核職能定位、加快證監會發行監管轉型、強化廉潔風險防范等6個方面的關系,為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積極創造條件。
發揮資本市場使命擔當
推進九字方針落地
易會滿表示,資本市場在新發展階段主要的使命擔當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功能。通過股權債權投資融資、并購重組等各種市場化機制安排,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把各類資金精準高效轉化為資本,促進要素向最有潛力的領域協同集聚,提高要素質量和配置效率。二是激勵約束機制。科技創新除了需要資本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激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資本市場特有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加快創新資本形成,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圍繞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總目標,證監會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部署下,實施了新一輪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有效改善和穩定市場預期,資本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易會滿表示,回顧兩年多來的實踐,主要是推進了“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的落地,集中體現在四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制度。制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
在這一輪改革中,證監會始終把完善基礎制度作為總綱,一方面大力推動健全法治體系。另一方面以注冊制改革為牽引,推動一系列關鍵制度創新。
第二個關鍵詞是結構。結構轉變是從量變到質變、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關鍵一環。制約當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因素很多,最突出的還是結構性問題。今后重點是要立足中國國情,促進行業端正文化理念、提升專業能力、改善業績考核、優化業務結構,體現差異化發展路徑,真正取得投資者信任,做到自身價值和投資者價值共成長,為投資者結構改善作出更大貢獻。
第三個關鍵詞是生態。監管就是要創造良好生態,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各方都愿意來、留得住。一方面強化“零容忍”的震懾,讓做壞事的人付出慘痛代價。另一方面加快推動市場各方歸位盡責。
第四個關鍵詞是定力。這兩年,證監會堅持“九字方針”,扎扎實實辦好自己的事,保持住了定力。一是樹立正確的監管觀。堅持監管姓監,堅定履行好法定職責,堅決防止監管真空,要讓所有的金融活動都納入監管。二是貫徹“不干預”的理念。科學把握政府與市場、放和管的關系,把該放的放到位,把該管的堅決管住。三是提高監管透明度和可預期性。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對看準的事不因市場一時的變化而左右搖擺,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堅持陽光用權,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四是持續提升監管專業能力。
創造符合市場
預期的IPO常態化
“總的看,注冊制的相關制度安排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市場運行保持平穩,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各方總體是滿意的。”談及注冊制改革,易會滿表示,注冊制改革作為新事物,證監會一直非常關注市場的反映,始終保持向市場學習的態度,認真傾聽、持續完善。關于注冊制的內涵和外延還需要市場各方進一步深入討論,去偽存真、增進共識,確保改革行穩致遠,易會滿就四個問題發表看法:
一是注冊制要不要審?由于股票公開發行涉及公眾利益,全球主要市場都有比較嚴格的發行審核及注冊的制度機制和流程安排。美國監管機構有龐大的專業團隊分行業開展審核工作。香港交易所和證監會實行雙重存檔制度,均有審核,只是側重點不同。因此,注冊制絕不意味著放松審核要求。現在科創板、創業板發行上市,交易所都要嚴格履行審核把關職責。證監會注冊環節對交易所審核質量及發行條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進行把關并監督。從實踐情況看,這些安排行之有效,也很有必要。
二是只要信息披露就可以上市嗎?注冊制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發行條件更加精簡優化、更具包容性,總體上是將核準制下發行條件中可以由投資者判斷事項轉化為更嚴格、更全面深入精準的信息披露要求。但中國的市場實際決定了,僅僅靠形式上的充分披露信息還不夠,中國股市有1.8億個人投資者,必須從這個最大的國情市情出發來考慮問題。證監會始終強調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在審核中對信息披露質量嚴格把關。同時還要考慮板塊定位問題、是否符合產業政策等等。這是當前階段的必要務實之舉。
三是中介機構已經適應了嗎?從核準制到注冊制,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的首要目標是提高發行人上市的“可批性”,也就是要獲得審核通過;現在應該是要保證發行人的“可投性”,也就是能為投資者提供更有價值的標的,這對“看門人”的要求實際上更高了。最近,在IPO現場檢查中出現了高比例撤回申報材料的現象,據初步掌握的情況看,并不是說這些企業問題有多大,更不是因為做假賬撤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從目前情況看,不少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對此,證監會正在做進一步分析,對發現的問題將采取針對性措施。對“帶病闖關”的,將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一撤了之。總的要進一步強化中介把關責任,督促其提升履職盡責能力。監管部門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加快完善相關辦法、規定。
四是如何保持一二級市場的平衡協調發展?近期,市場對IPO排隊現象比較關注。有觀點認為,既然實行了注冊制,發行就應該完全放開,有多少發多少。排隊現象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總體上反映了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活力和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強。這與歷史上的“堰塞湖”是有區別的,以前IPO停停開開,預期不明朗,有的排隊要兩三年;注冊制改革后,注冊審核周期已經大幅縮短,接近成熟市場。要實現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投融資的動態積極平衡。只有一二級市場都保持了有序穩定,才能逐步形成一個良好的新股發行生態。當前,證監會正按照優化服務、加強監管、去粗取精、壓實責任的思路,充分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積極創造符合市場預期的IPO常態化。
堅持資本市場對外開放
防范外資大進大出
在2019年陸家嘴論壇上,易會滿宣布了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9條措施。
對此,易會滿表示,從落地情況看,政策是到位的,效果是好的。無論是市場、產品的互聯互通,全面放開行業機構股比和業務范圍,還是便利跨境投融資的制度安排,全面落實了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要求。截至2020年底,外資持續3年保持凈流入,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資產突破3萬億元。中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是強的,外資也獲得了良好的回報,而且潛力還很大。
“當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部分學者、分析師關注外部因素遠遠超過國內因素,對美債收益率的關注超過LPR、Shibor和中國國債收益率,對境外通脹預期的關注超過國內CPI。對這種現象我不作評價,但對照新發展格局,建議大家做些思考。”易會滿如是說。
易會滿表示,從中國資本市場目前外資參與情況看,持股市值和業務占比均不到5%,這個比例在成熟市場中并不高。下一步,證監會將堅持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對機構設置,開辦業務、產品持開放支持的態度,同時也要注重統籌開放與防范風險的關系,當前要注意兩方面情況:一是防范外資大進大出;二是妥善處置中概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