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國艾滋病疫苗有望開展Ⅲ期臨床研究。可惜,這個好消息,您卻聽不到了。
艾滋病病毒、腫瘤病毒,您一生都在和它們打交道。
2020年7月13日,您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留下您未竟的事業,未完成的研究。
時光回溯到1981年,艾滋病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首次被科學家發現。當時國內談“艾”色變,大型醫院、科研機構都“退避三舍”。您領銜的實驗室是唯一一個研究艾滋病病毒的實驗室。
您總說,病毒無國界。1987年,一名美國艾滋病患者在云南死亡,得到消息后,您趕赴昆明,采集血樣。僅一周多的時間,您和團隊就成功分離到第一個中國艾滋病病毒毒株。隨后,又研發出我國最早的艾滋病病毒診斷試劑,為全國大范圍的艾滋病診斷、防控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70年代,病毒與癌癥的關系是國際前沿研究領域,科學家們試圖厘清癌癥是否由病毒引起,究竟哪些病毒可以誘發哪種癌癥。
出生于廣東的您,對鼻咽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您在全國各地收集了上千例鼻咽癌患者樣本后發現,鼻咽癌患者EB病毒篩查均呈陽性,證實了鼻咽癌與EB病毒之間的關系。
是您,建立了簡便、安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用消毒針刺破手指頭抽血,經免疫酶法檢測,即可判斷結果。在國內廣泛應用后,鼻咽癌的早期診斷率從20%至30%提高到80%至90%,很多病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卸任公職后,已耄耋之年的您依然心系艾滋病防控,您說,艾滋病疫苗沒有成功前,最好的預防就是宣教。
如今,您可以放心了。您的學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和他的團隊,正在繼續您未竟的事業——推進艾滋病疫苗研發進入最后階段的Ⅲ期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