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二十冶技改公司承建的上海寶山區張華浜東排水工程正在順利施工。上海張華浜東排水系統工程是一項補短板、優環境的民生工程,北至蕰藻浜,南部緊鄰新江灣城和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東臨黃浦江,西面為淞南社區和吳淞產業區。服務面積約287.65 hm²(公頃),埋藏在地下密密麻麻的排水系統網絡就像隱藏在人身體里的血管一樣,既重要,又顯復雜。
“項目建成后將有助于解決周邊小區積水問題,承擔雨污分流功能,消除中心城區排水系統空白點,為寶山上港、淞南地塊及何家灣產業園開發建設提供雨污水排放基礎配套設施,并推動工程范圍內的淞南鎮城中村改造進度,是一項補短板、優環境的重要民生環保工程。”中國二十冶技改公司黨委書記于海軍表示。
攻堅啃硬 攻克多項施工技術難題
張華浜項目因其自身特殊性,屬于城市施工的重點項目之一,其在地面上的建筑并不起眼,但在地下工程的復雜和施工難度卻是巨大的。
基坑施工難度大。項目涉及各類管井及泵站調蓄池基坑施工,基坑深度及環境等級不一,基坑支護種類多,各類基坑技術集中,盡管困難大,但項目部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戰斗在前,用個人努力消除各種困難。
施工前,項目人員反復斟酌,進行設計審查,組織基坑專家與設計單位深入結合,編制“基坑安全專項方案”,經反復論證后才動工。施工過程中,積極與第三方基坑監測單位溝通,及時掌握基坑和周邊管線、建構筑物沉降、位移變化值,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歷經日夜艱苦奮戰,泵站基坑的施工得以進行。
頂管施工更為艱巨。頂管管徑規格多,且頂管施工多橫跨何楊支線及上港九區專用線、上港十區專用線等鐵路干線,其中3號頂管工作井到4號頂管接收井、6號頂管工作井到5號頂管接收井需穿越軍工路,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頂管作業對鐵路干線影響及如何降低穿越過程對市政橋梁影響,保證市政橋梁的安全運營成為該工程施工的又一考驗。
為避免頂管施工過程中對橋樁、鐵路線路及軍工路橋涵造成擾動,多套方案綜合權衡比較,反復醞釀,同時施工期間加強對市政橋梁的監測,制定應急預案。為降低頂管作業對鐵路干線的影響,在穿越鐵路前增加試驗段,優化相關施工參數,穿越時加強對鐵路設施的監測,采用便梁防護,施工期間列車限速貨車45m/h。根據監測結果確定是否對鐵路軌道下方土體進行注漿加固,注漿加固范圍定為地面以下3米。位于鐵路保護區范圍頂管均采用加強型鋼筋混凝土頂管,防水等級不小于P8,同時采用雙道橡膠密封圈的鋼承插接口形式,確保下穿鐵路頂管施工順利進行。
精雕細琢 寶劍鋒從磨礪出
據了解,目前該項目調蓄池夾層墻體及梁鋼筋綁扎和模板腳手架施工完成,已開始澆筑混凝土。
頂管井已完成4座,另外6個頂管井將在2021年4月底全部完成,WY29號井受軍工路快速路影響,將與快速路同時施工。港區ZY6及ZY67號井4米頂管已開始施工。碼頭拆除完成100%、鋼管樁施工完成60%。整體項目預計今年年底能夠全部交工,到時將會徹底解決張華浜軍工路周邊市民出行難的問題。
張華浜排水系統工程建成后將配合地區轉型開發,消除中心城區排水系統的空白點,進一步提高中心城區排水防澇能力,保障地區防汛安全,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為上港集發地塊、凇南鎮僑福地塊及何家灣產業園開發建設提供雨污排放基建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