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對于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十分頻繁。繼金融業三大協會強調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剛過3天,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會議明確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隨后,比特幣價格應聲下跌。
“此次金融委發聲,意味著對虛擬貨幣的監管再升級。”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及業內人士表示,下一步,不排除相關部門將出臺更為嚴厲和具體的監管措施。
虛擬貨幣監管再升級
5月21日,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指出,要堅決防控金融風險。堅持底線思維,加強金融風險全方位掃描預警,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著力降低信用風險,強化平臺企業金融活動監管,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據了解,這是國務院層面首次對于比特幣挖礦與交易明確提出打擊要求。
“金融委此次發聲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可能的原因有多個,表明當前虛擬貨幣帶來的風險已不容忽視。”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蘭日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告訴本報記者,一些虛擬貨幣存在不切實際的宣傳和炒作,相關投機交易活動存在虛假等多重風險。與此同時,莊家很容易控盤虛擬幣交易,在暴漲暴跌過程中,相關風險很容易傳遞到金融市場,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穩定。
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副主任王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虛擬貨幣還具備匿名性、國際流通性廣等特征,使得它很難被監管,無法通過資金流向,追蹤違法犯罪行動。
“與此同時,比特幣挖礦高能耗問題與我國碳中和的目標背道而馳。”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告訴本報記者,數據顯示,我國比特幣挖礦能力達到全球的60%,如果再不采取應對措施,比特幣挖礦在2024年將耗電近3000億度,并產生2億多噸的超級碳排放量,同時帶來大量的礦機硬盤報廢,占用目前有限的芯片相關資源。祁海珅指出,在碳中和目標下,金融委嚴厲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既可減少因挖礦行為產生的高耗能和碳排放問題,又可打擊虛擬貨幣的投機交易,引導資本脫虛向實。
蘭日旭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復蘇秩序穩步提升,經濟增長穩中有進,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的近期暴跌,加劇了金融市場動蕩,使得金融風險加大,金融市場穩定秩序受到較為明顯的沖擊。“為了防范金融風險,防止資金脫實向虛,提升金融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進一步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秩序,加強對虛擬貨幣資產的監管和規范,是此次金融委會議的應有之意。”蘭日旭說。
受金融委消息影響,比特幣價格持續走低,5月22日,其價格一度跌至33000美元附近。除了比特幣外,其他加密貨幣也崩盤,如以太坊一度跌破2200美元。
下一步或將出臺更嚴厲措施
近期,國內對于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十分頻繁。
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聯合發布公告,要求有關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同時提醒消費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謹防財產和權益損失。
同日,內蒙古自治區能耗雙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文件要求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并鼓勵舉報,嚴厲打擊。
5月21日,香港特區政府建議在港運營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必須獲得香港市場監管機構的許可,并且只能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
“當前,中央及地方一系列聲音及政策措施釋放了一種強監管信號。”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向本報記者表示,后續或將就“打擊”開始采取具體行動。去年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草案)》,該文件提及“虛擬貨幣等名義籌集資金的”非法集資認定情形,這為處置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集資活動提供了明確的依據。
同時,蘇筱芮表示,在當前的虛擬貨幣交易模式中,設立在境外的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C2C模式繞過監管,銀行、支付機構不經意間提供了支付渠道,難以識別個人賬戶中資金的真正來源與流向。在監管進一步細分禁止事項后,平臺方被提出更高的管控要求。依托虛擬貨幣火熱行情而冒頭的各類違規行為,也將無所遁形。
“下一步,監管或將出臺更嚴厲、更具體的措施,以強化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管理。”為此,蘭日旭建議:一是盡快將其納入到現有金融監管框架下加以嚴格監管,針對空白區域應盡快制定相關監管細則;二是加強與國外監管層的溝通,推進“嵌入式監管”和在“監管沙盒”下的監管創新;三是在巴塞爾銀行委員會對虛擬貨幣審慎監管框架下制定詳細監管規則。
對于投資者而言,蘇筱芮則表示,虛擬貨幣對實體經濟的價值還未展現,而缺乏明確交易監管規則的虛擬貨幣風險極高,且具有很多投機性、炒作性。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需要注意避險,避免抱有僥幸心理,最終造成資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