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化妝品公司丸美再度向IPO發起沖刺。
近日,“丸美”品牌的母公司廣東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丸美股份”)在證監會網站上披露了新版招股說明書,擬登陸上交所。公司計劃公開發行不超過4100萬股,占本次發行后發行人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每股面值1元。
招股書顯示,該公司本次公開發行新股的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按照輕重緩急順序,投資于彩妝產品生產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以及信息網絡平臺項目。這三個項目的總投資分別約為2.5億元、2.58億元及7553.89萬元。
丸美股份旗下有眼部護理品牌“丸美”、大眾護膚品“春紀”及2017年推出的彩妝品牌“戀火”,其中“丸美”的收入占到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超過80%。許多消費者知道丸美,是因為它“彈彈彈,彈走魚尾紋”的經典廣告語及梁朝偉、周迅等明星的代言。
據丸美股份公布的業績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丸美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91億元、12.08億元、13.5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81億元、2.32億元、3.06億元。凈利潤方面,公司在2016年曾下滑17%,但在2017年同比實現了31.89%的增長。
這是丸美股份2014年首發失敗后,第二次向IPO發起沖擊。2014年6月,丸美股份就曾向證監會首次遞交IPO申請,但排隊兩年后IPO被否。證監會發審委主要對丸美股份的經銷模式以及公司未披露產品質量曾被通報等情況提出質疑。
當時,證監會要求丸美股份補充“經銷的具體模式、對經銷的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情況”、“非自營專賣店與自營專賣店數量及銷售占比”、“北京美妮美雅的銷售收入增速遠高于其他線上經銷商增速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丸美股份以經銷模式為主,直營和代銷模式為輔。招股書顯示,公司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經銷收入分別為10.96億元、10.63億元及11.7億元,占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92.02%、87.99%和86.54%。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正在合作的簽約經銷商數量為202家,登記在冊的終端網點數量超過14000個。經銷商網點資源能幫助丸美快速建立龐大的銷售網絡、提高產品市場滲透率。丸美股份表示,未來公司仍將保持以經銷模式為主的產品銷售模式。
丸美股份的銷售模式為經銷模式為主
監管部門對經銷商模式的IPO企業實行嚴入原則。此前一位投行人士對中國網表示,監管層對經銷商模式的IPO企業審核日益嚴格,主要是因為經銷模式為主的企業很容易把收入與凈利潤做高、銷售真實性存疑,而且規模較小的經銷商管理不夠規范,同時對于中介機構的核查,許多經銷商不愿意配合。
化妝品產品質量問題被曝光,是影響丸美股份此前IPO被否的另一個重要原因。2016年8月至9月期間,這家公司旗下的春紀美白防曬乳產品、丸美防曬精華隔離乳產品、丸美激白防曬精華隔離乳等7批次產品被國家食藥監局通報,原因是檢出防曬劑成分與批件及標簽標識不一致。在2016年丸美股份的招股書中,隱瞞了這一情況。
此外,丸美股份高于凈利潤的巨額廣告投入也與較少研發費用形成鮮明對比。招股書顯示,2015年到2017年,公司用于廣告宣傳類的費用支出分別為3.12億元、3.38億元及2.9億元,約占營業收入的30%,明顯高于同期凈利潤。而相比之下,2015-2017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307.18萬元、2479.57萬元和2829.62萬元,占當年營收的比重僅為1.94%、2.05%和2.09%。在本土化妝品紛紛加大研發提升產品質量的趨勢下,丸美股份的表現難免令外界對其是否擁有持續增長的能力持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