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7年報披露接近尾聲,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年報也盡數披露。2014到2016年大約兩年時間,東航市值剛到1000億元,兩年僅增140億市值,而南航市值大約增了近500億,國航更是增700億。東航為何與國航、南航差距如此巨大?查閱對比各家的年度報告,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東航滯漲的背后,是對政府的嚴重依賴。
市值增長幾近停滯 市場用腳投票
“市場永遠是對的”。公司運作至今,市場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新浪財經計算并對比了發稿日2018年4月12日,以及兩年前2016年4月12日,三家國有航空的市值變化情況,發現東航在這兩年中,市值從約860億元僅增長到剛剛1000億元,而同期南航則從約600億大幅增長到1030億,國航市值增長更為迅速,從990億到近1690億,大增700億。
從股價的變化來看,可能更為直接。
同樣從2016年4月12日至2018年4月12日,東航的股價(復權后)漲幅約為17%,大幅跑輸國航和南航同期約70%的股價漲幅。市場已經用實際行動對東航兩年來的成績給出了答案。
那么會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恐怕還是業績。
來源choice
業績“數量有余而成色不足”
利潤為王。我們仍然首先來看一看這兩年三家公司各自的業績情況。
根據choice對幾家公司2015年至2017年的統計,我們看到東航業績總體增長,并且在2017年還超過了南航。初看之下,東航業績是相當“有數量”的。
來源choice
然而進一步翻閱對比年報,我們發現,東航的利潤“水分”很大。
年報顯示,2017年,國航、南航和東航獲得的補貼總額分別為24.79億,31.28億和49.41億,東航所獲補貼最高,遠超另外兩家。其中,作為和地方政府關系密切、依據合作協議所獲得的“合作航線收入”占比最大,達38.8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