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來,相繼有眾安在線(52.55,0.00,0.00%)、閱文集團(68.7,0.00,0.00%)、易鑫集團(4.41,0.00,0.00%)、雷蛇(2.6,0.00,0.00%)、平安好醫生(56.15,0.00,0.00%)等多家內地獨家獸公司(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創業企業)香港市場IPO(新股首發)上市,這些虧損或微利的公司因被認為是新經濟的代表而大受追捧,獲得了很高的估值。然而,它們上市后的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有的沖高后大跌2/3,有的上市后即走上漫漫熊途,前述5家公司中有4家股價跌破發行價,給人無限遐想的獨角獸上市公司,讓一批高位買入的投資者深度套牢。
這批港股獨角獸走勢如此之差,根本原因還是估值過高,公司的基本面不足以支撐過高的股價,因而被市場擠掉了泡沫。在去年波瀾壯闊的港股大牛市背景下,市場形成一個“易燃”的環境,此時的“獨角獸概念”就如同一支“火把”,徹底點燃了投資者的樂觀情緒,不僅給予這些公司很高的估值,而且不少新股還被瘋搶,出現數百倍的超額認購。然而,股價終歸要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至少也是要反映企業的盈利潛力,獨角獸們的概念再怎么“性感”,如果不能在一定時間內給人盈利信心,市場樂觀情緒消退后,“骨感”顯現,其估值泡沫就隨時會破裂。目前獨角獸大比例破發行情不過是理性的回歸,此前的狂熱者已為自己的不理性行為付出了代價。
從前述獨角獸公司看,它們雖然擁有龐大的用戶流量和新的商業模式,看上去市場前景廣闊,但這些優勢或亮點要轉化成實際的盈利能力要么困難猶存,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要么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果理性認識到相關問題,這些公司當初可能就沒有那么高的發行價,或者不會在上市后炒得那么猛。
對公司前景寄予過高期望,瘋狂炒作股價最終釀成悲劇的事件,在美股、港股、A股都發生過。比如2000年,香港市場瘋狂炒作科網股,最后泡沫破裂,其中電訊盈科(4.92,0.00,0.00%)到2003年時股價比高峰時下跌了96%。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悲劇,是因為在市場氣氛好時,投資者往往對這些公司寄予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不論上市公司質地優劣與否,沾上概念的邊就瘋炒一把。其實,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真正擁有核心技術、核心話語權與競爭力的獨角獸企業都只是少數,能稱之為偉大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對所有的獨角獸均寄予不切實際的厚望,很可能會吞下苦果。
目前,香港和內地的監管層都在鼓勵獨角獸企業IPO上市或以CDR(中國存托憑證)形式從海外回歸,接下來還將有公司在香港IPO上市,未來也會有公司通過CDR回到A股市場,但這并不代表監管層會對獨角獸公司的投資價值背書,投資者對此一定要保持理性,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之心,應認真分析公司基本面與發展前景并做出理性判斷,更應該讓風險意識入腦入心,與我們的所有投資行為“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