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天津重磅推出三項政策措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三大政策合力并舉,既有制度保障,又有真金白銀,為招募天下英才而推出的“海河英才”計劃更是因力度空前,立即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陣“去天津發展”的高潮。
這三項舉措被形象地稱為助推天津發展的“捆綁式火箭”,在智能大會的會場,不少參展企業已在第一時間獲悉了這三大政策,因為這架“火箭”,本地企業信心倍增,外地企業對天津興趣更濃。在企業看來,三大政策好比陽光雨露,播撒之后只待萬物生長。
安捷公共設施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柏呈:
引進人才 更有底氣了!
作為擁有全國首個電力用戶維護綜合集控中心、致力于電力以及公共事業維護服務的天津本土行業創新公司,安捷公共設施服務有限公司已是第二次來參加智能大會,轉完會場后,安捷的董事長劉柏呈有些興奮,“世界智能大會上,我們有很多合作伙伴,也有很多智能產業上下游的企業,我們看了很多展臺,了解其他企業的智能發展。目前,我們已經與華為、量子公司、南開大學等建立聯系,期待日后展開合作。”
但更讓他高興的,是他聽說天津推出“轉動能、降成本、引人才”的三項舉措,在他看來,天津的智能發展已經步入了“快車道”,政府為企業提出的各項有力措施持續走“上坡路”。說起這些,劉柏呈眼睛都是笑著的,“為企業減負,我們可以用減下的錢補充研發費用,引進更高端的人才。”
說到引進人才,劉柏呈還真有些“故事”可以說,他的企業曾在這方面吃過閉門羹,“安捷多次嘗試過以很可觀的薪水聘請國內著名高校的人才加入,但屢次遭到拒絕。那時劉柏呈想要爭取,但不知除了薪水還有什么優勢可以吸引人才。
現在,優勢有了!
“新的人才引進政策,讓企業家和市場說了算,而且對人才非常貼心和暖心。”劉柏呈說,“住房、戶口、子女上學、父母醫療這些生活剛需對吸引人才有極大的幫助,現在這些條件都具備了,我們在引進人才時會更有底氣。”
劉柏呈同時表示,政府給了好政策,企業也要合理利用,引進來了人才,如何留下是對企業的另一項考量,安捷從2015年開始陸續推出送員工赴國外進修、獎勵員工持股等措施,留住人才,就是留住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順豐集團公共事務部天津市總經理徐林敬:
受益營商環境 如今又有了“引人才”的助力
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智能科技展覽館,順豐集團公共事務部天津市總經理徐林敬告訴津云新聞記者,作為快遞行業龍頭企業,順豐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天津營商環境的持續改進的和對快遞行業真金白銀的扶持力度。對于“海河英才”計劃,順豐則“充滿期待、格外關注”。
2016年,天津市發布《支持快遞業加快發展十項措施的通知》,該通知涵蓋了多項扶持政策,徐林敬告訴記者,近幾年,順豐天津公司每年都會從天津市獲得政策補貼。2017年以來,天津加大對航空貨運的專項補貼,旨在利用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進一步提升天津航空貨運能力,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順豐目前在天津有三個貨運機,因此獲得補貼的力度較大,2017年獲得的補貼金額達1500萬元。” 徐林敬說。
除了航空補貼,對于設備、新能源車輛等,順豐天津也陸陸續續得到過不同程度補貼。“總體上看,天津對于快遞行業企業的補貼政策還是相當豐富的。”徐林敬說。
在政策的支持下,順豐天津地區的業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較2016年同步增長27%,是近五年來最好水平。
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主論壇上,徐林敬聽到了“海河英才”計劃,他把這一旨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的政策描繪為“及時雨“。快遞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基層員工基數較大。伴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特別是跨地區、跨國界業務的開拓和發展,需要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來支撐,所以對于高層次管理人才,順豐有需求。復雜的產品體系,也意味著對運營人才的渴求。
“順豐天津正在快速發展,有一定的高端人才需求,所以也特別關注天津的人才落戶政策。希望盡快出臺社保、人力等方面實施細則,把企業拍手叫好的‘海河英才’計劃,落到實處。” 徐林敬說。
天津一飛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齊俊桐:
高端人才就是源源不斷的活水
“短短兩年公司估值增長近100倍、并被國際權威媒體評選為‘中國唯一、全球十個最有影響力的無人機研發及應用團隊’,逐步向著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邁進,這些都受益于天津良好的創業氛圍,以及天津市智能產業的引領和無人裝備產業的打造。”天津一飛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齊俊桐說,民營科技企業對營商環境特別敏感,環境適宜了,撒把種子就能發芽。
眾所周知,天津是一個傳統工業和高新工業聚集的北方城市,在傳統工業日益放緩的時代,高新技術和智能制造業成為城市騰飛、企業發展的關鍵。齊俊桐說:“一飛是一個依靠智能制造發展迅猛的企業,天津市對智能制造投入的期望值越高,一飛的信心和力量源泉越能得到釋放。”
齊俊桐相信,企業自身的發展一定離不開地方所在城市的培育,一飛打造的泰達無人裝備產業園,得到了開發區和泰達科技集團的大力支持,去年一飛聯合泰達科技集團以及塘沽機場,將華北首家無人機試飛空域申請落實,也是得到了多方的助力。一飛也反哺給地方,聚集了一大批高端制造企業。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是高端人才的競爭和博弈。本屆智能大會上,天津市發布了“海河英才”計劃后,齊俊桐高興地表示,一飛作為天津市一張高新技術名片企業,在自身凝聚內力的同時,也亟需外接活水的滋潤和補給,高端人才就是源源不斷的活水,而“海河英才”計劃和政策紅包,就是疏通企業和人才之間的門閥,“我們覺得真的是為企業再發展提供了政策保證。”
目前,一飛的研發團隊已經匯集了一大批來自世界五百強和頂尖院所的高精尖人才,此次政策將為一飛帶來源源不斷的養分。
中國華錄集團總經理張黎明:
更有信心讓“兩個第一”落戶天津
5月16日下午,中國華錄集團總經理張黎明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發表了《城市數據湖與產業創新》主題演講。就在張黎明演講結束后不到10個小時,他的手機上推送了一條重磅消息,天津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政策措施》和《“海河英才”行動計劃》。
這讓張黎明感覺到,這次天津政府部門“有備而來”,而且給企業和企業家送上了“大禮包”。
人才、資金、環境是企業發展最為關鍵的三大要素,天津出臺的三項政策對癥下藥,瞄準目標,解決企業急需的問題。
張黎明表示,華錄集團研發團隊、技術團隊、銷售團隊幾乎是年輕人的天下,讓年輕人在華錄擁有歸屬感,關鍵是他們能在華錄公司所在地盡快落戶,解決后顧之憂。“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的出臺正和契機,對天津華錄公司留住人才,招聘人才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投資環境的改善和優惠政策的出臺,讓華錄集團在津投資更加有信心。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開幕前夕,中國華錄集團作為大會的戰略合作伙伴,將首屆“中國華錄杯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落戶天津。此外,在津南區打造的數據湖是華錄第一個數據湖的理念試驗發源地,也是數據湖理念、標準以及運營方式的實驗田,津南數據湖將是華錄全國大數據產業的孵化基地。
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世鋒:
天津的大環境是非常好的
“我們公司和天津大學有合作,進行腦機接口人工智能的研究。同時,中電云腦智能科技公司也要落戶天津,這自然是覺得天津的營商環境在全國都是非常優秀的。”在李世鋒看來,天津有獨到的優勢,“比如‘海河英才’計劃的出臺,對于高端人才的引進具有強大的推進作用。另外我覺得天津高校本身人才也非常突出,又聚集了很多高端的研究院所,大環境是非常好的。”
“李鴻忠書記強調的‘企業家精神’在國內是獨一家,政策上的支持也非常到位。就以這一屆的智能大會為例,來參會的高端人士非常多,這就證明,在政策的支持下,天津的勢頭非常好。政策的支持和營商環境關鍵在于造勢,把大勢造起來,吸引更多有影響力的企業進行聚合,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在天津落戶,這個對后續的其他智慧產業企業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龐觀士:
企業定義什么是人才 這點很難得
工控機領域著名企業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龐觀士表示,天津新出臺的政策里,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才引進政策,也就是人才由企業來定義,而不是由政府來定義,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算人才,都是企業說了算。當下,全國各地都在搶人才,人才是核心競爭力,天津新的人才政策,可以預見將會顯著提升天津產業和城市的競爭力。
本市新近出臺實體企業減負措施,預計一年可為企業減負308億元。對此,龐觀士深有感觸,“當前我們企業在某些方面的負擔還是比較重的,我在參加一些政府調研時,也會提相關的政策建議,給企業減負,鼓勵創新。”對企業生存發展來說,最重要的除了行業生態,即產業的上下游配套和市場,還有營商環境,“天津的人才政策和優惠政策,對企業來說非常有吸引力,非常有利于吸引企業落戶。”
天津深之藍水下新視界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奇:
企業需要的各種人才 都可以留下來了
提起新發布的《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劉奇很是振奮,“我們公司整體規模已經接近300人,平均年齡雖然不過30出頭,但是管理層的平均學歷都是碩士以上,人才引進的政策能夠讓他們實際受益,尤其是配偶和隨遷子女的落戶和生活問題。”他還十分關注“海河英才”計劃中關于“高級技工”的人才政策,“有些高級技工學歷水平并不算高,不符合以往的落戶標準,但他們在現場的操作水平很強,因為這些經驗不是從書本上學來的,某些技工在這方面的能力甚至可以超過碩士生、博士生,因此很期待能通過這個政策把他們留下來,并讓他們生活得更好。相信在天津,得益于優秀的人才政策,深之藍會越來越好。”
浪潮集團天津公司總經理孫清超:
以前是走路,現在終于可以跑起來了
在參加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孫清超聽到了一個讓他振奮的消息:天津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政策措施》和《“海河英才”行動計劃》。
讓孫清超感觸最深的是《“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的出臺,這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目前,浪潮天津公司大約有100名員工還沒有天津戶口,這些員工占天津公司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一。
這100名員工大部分是高校畢業后直接招聘進入公司的,對天津有比較強烈的認同感。由于以前無法及時落戶,員工心里總是不踏實。
“海河英才”行動計劃解決了公司的員工的后顧之憂。截止17日中午,已經有將近50名員工申請查詢落戶事宜。
《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政策措施》的出臺,讓孫清超更加有信心和決心加大企業的研發力度,不斷創新。
在孫清超看來,這三項政策的出臺,既解決了產業環境問題,又解決了人的問題,還解決了資金的問題。作為企業發展的三大問題全部解決了。“以前是走路,現在終于可以跑起來。”孫清超說,他沒想到天津政府的行動會如此之快,放眼全國也不多見。
浪潮集團日益看重與天津的合作,并把浪潮集團北方總部落戶天津。孫清超相信,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將會助推其它產業發展,為天津智慧城市建設增磚添瓦。
天津市金蝶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偉:
新政將紅利送到企業眼前
作為國內知名的軟件公司,天津市金蝶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偉對三項新政感觸很深,“企業的發展,和政府的扶持、人才的引進,是分不開的。天津市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于企業而言,是將紅利送到了眼前。”
鐘偉表示,天津市目前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定位,出臺的各項政策,對產業的聚集和智能環境的發展是非常大力的支持,“我們看到了天津的努力,天津的快速發展。政府改變了環境,吸引了人才,形成了產業聚集,這都給我們的企業發展帶來了無限大的信心。”
天津中聯智云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姜雪:
正是看中了天津的營商環境
中聯智云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年輕公司,當時選址天津華苑產業園區,就是看中了天津越來越好的營商環境。這次“海河英才”計劃的出臺,對于這家從事物聯網行業的高科技企業來說,是更加積極的利好。“因為我們當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我之前在深圳工作,所以能夠特別深切的感受到,天津的營商環境,并不遜于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甚至在人才支持力度、科技企業扶持力度等方面,已經領先于南方地區。”姜雪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