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春風吹,百花開。
近期,我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舉措正加速落地,而與此同時,不少外資保險機構也已經采取行動在中國進行布局。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的外資保險機構數量有望迎來明顯增長,但從過去的情況來看,外資險企進入中國市場仍存在“水土不服”等現象。險企期待獲得新的活力,讓我國保險市場進一步接收國外先進的理念、技術和產品,推動行業改革發展。
政策頻出 險企拼“手速”
4月份以來,我國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頻繁出臺。
4月27日,銀保監會網站公布《關于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的通知》,符合條件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可以向當地保監局申請辦理許可證變更手續,與中資保險經紀機構享有同等經營范圍。此外,根據《銀保監會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的舉措》,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將放寬至51%,3年后不再設限。
而據媒體公開報道,監管部門正在加緊制訂關于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的相關文件。同時,《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修訂工作也將于近期啟動。修訂的方向與這一輪我國金融業加速對外開放內容及最新發布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相契合。
一向嗅覺敏銳的保險機構已經開始采取行動。英國韋萊集團控股的韋萊保險經紀公司率先提出變更經營范圍的申請并獲得上海保監局批準,成為我國首家獲準擴展經營范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可面向中國大陸境內所有公司和個人展業。
保險公司方面,富衛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等近日提交了籌建富衛人壽保險公司的申請材料。同時,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總部決定在上海獨資設立安聯(中國)保險集團公司,并表示將抓緊落實籌備事項。
此外,5月2日,銀保監會批復同意工銀安盛資產管理公司的籌建申請,該公司成為這是我國提出加快保險業開放進程以來首個獲批的保險資管公司。
“我們集團也正在籌劃加大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力度,目前還沒正式對外發布消息。”某合資壽險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稱。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程度加深,外資保險機構的數量有望迎來明顯增長。
經營現狀尚不理想
隨著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不少外資保險機構負責人更加看好在中國未來的發展。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外資險企既要看到中國保險市場的巨大潛力,同時也要看到風險。
舉例而言,長期以來外資保險經紀公司一直專注于大型商業風險市場,對如何開發并服務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還是相對陌生。此前,部分外資財險公司在中國開展車險業務受挫,最后選擇忍痛割愛,也是“水土不服”的表現之一。
而從目前我國外資壽險公司的經營情況來看,現狀尚不夠理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共有28家外資壽險公司,其中18家已經在中國經營了10年以上。從其經營情況來看,2017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正數的公司有15家,為負數的有13家??梢姡赓Y險企經營分化較為明顯。
另外,外資壽險公司的股權結構多被業界人士詬病,尤其是有16家險企的中外股東持股比例為1:1,這種結構常被稱為“最差股權結構”,當股東意見出現分歧時企業發展易陷入僵局。而隨著政策的變化,這種股權結構可能發生變化。“如果持股比例能調整,以一方作為"主心骨",可能更利于公司的發展。”某外資險企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同時,還有研究人士表示,布局中國市場的外資險企多來自成熟保險市場,而中國的保險市場還處在新興階段,有自身的發展特點和政策環境,外資險企能否盡快適應“中國水土”,也將影響著其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