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萬多家影視公司只有1%盈利! 受夠了又臭又長又不賺錢的片子 短劇時代或將重啟)
【編者按】
近年來,一些劇本空洞無物,熒屏上的影視劇也味同嚼蠟,而且特別多的臺網聯播劇都動輒50集以上,讓人難以忍受其又臭又長。從具體的收視指標來看,這些長劇其實并不占優勢,就制作公司來說,全國一萬多家公司也只有1%實現了盈利!
歷史證明,短劇并非不好,短劇曾經是影視行業的標配。比如《大染坊》僅僅24集,《黑冰》只有20集,《大法官》《永不瞑目》《浮華背后》都是20多集的短劇,都有優秀的表現,可謂經典國產短劇,即使現在看來依舊引人入勝。
現在的市場需要什么樣的影視劇?是時候改變“畫風”了,愛奇藝提出“打造新短劇時代”,業界大咖就此展開了論述,受眾也在拭目以待。
【正文】
曾經,短劇是影視行業的標配。
濃墨重彩描摹一代民族企業家的真商戰故事《大染坊》僅僅24集,王志文貢獻了教科書級別演技的破案劇《黑冰》只有20集。還有《大法官》《永不瞑目》《浮華背后》……部部都是情節跌宕起伏、人物絲絲入扣,但20多集就差不多了,到46集的《康熙王朝》已經是“超長劇”。
后來,影視行業“有錢了”,在資本的推動下、各方利益的攪動下,影視劇被“越拉越長”。當然,大投入之下的“大劇”“長劇”也出了一些精品和爆款,但放眼望去,絕大多數長劇都難逃空洞、雷同之嫌。天價購來的影視劇大多思想淺薄、拖沓冗長、制作浮躁,令觀眾困惑、業界迷茫。
在5月18日舉行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提出了“打造新短劇時代”的概念。其實短劇這個概念并不新,正如上述例子,十多年前的經典國產短劇,即使現在看來依舊引人入勝。
未來也并不是說唯短劇是好,這只是創作規律的回歸:減量增質、回歸常識,觸動人心的好內容不是有錢就能砸出來的。對于曾經你追我趕、砸錢買劇、推波助瀾行業泡沫的互聯網平臺來說,如果真的也能說到做到回歸常識,那也是行業風氣的一種良性轉變。
一萬多家影視公司僅1%盈利
“大家都在談論爆款,爆款之路走對了嗎?有很多的教訓和疑問。”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分享道,“我只想說三點:長劇就等于大劇嗎?現實題材就是現實主義嗎?年輕人是我們的看劇主力嗎?”
這三個問題,王曉暉一一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首先,現在特別多的臺網聯播劇都動輒50集以上,但從具體的收視指標來看,長劇并不占優勢。而且長劇的棄劇率非常高,對長劇而言,大部分人看完第二集就走了;其次,今年和明年是現實題材大火的一年,但火的是數量,質量卻不一定。其實現實題材一直都是影視劇的主流題材,2017年現實題材占60%,但排在觀看量前30名的只有13%,評分6分以下的占67%。這說明現在所謂的現實題材劇其實拍得根本不真實;第三,大家都爭著搶著要占領“90后”“95后”“00后”的注意力,做了那么多所謂的專門給年輕人看的戲。到后來發現什么?“‘80后’是絕對的觀看主力。所以這就是我們拍戲的時候,該怎樣看待我們的觀眾的問題。”
“結論和方法是什么?我覺得能不能從形式上把劇情做得更加精簡和精彩。”王曉暉認為,其實這個行業還面臨一個大問題,“沒子彈了。對制作公司而言,影視劇內容投資收益比在下降。這是一個寒冷的夏季,整個行業熱得發燙,但全國1萬多家影視公司,只有1%是盈利的。”
“我們想做一個新短劇時代,只有短劇才能形成付費的時代,但是讓會員付費習慣養成的前提一定是強劇情、非常好的劇。這在奈飛的平臺上已經驗證了,它的會員那么多的原因是12集放上去一次看個夠。”王曉暉說,此外,短劇時代才能迎來一個新制作時代,美國的短劇制作模式大家都很熟悉,這種方式從編劇到演員,請不請明星、價格和制作周期如何把控等,都要重新考量。
韓三平黃渤于冬等加盟網劇
“我從中影董事長位置上下來后天天看網劇,后來感覺像回到中學時代看長篇小說一樣,不看完放不下,網劇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膾炙人口故事方面的優勢,把我一個做電影的深深吸引了。”有著中國電影“教父”之稱的韓三平又一次為網劇站臺,去年他首次試水監制的網劇《無證之罪》上線,豆瓣評分高達8.2分。
“電影老將”韓三平在談到網劇創作的體會和建議時表示,最重要的是先要想清楚要拍什么。這個拍什么不是簡單地說拍喜劇、愛情、武打、戰爭,選擇拍攝類型這么簡單,而是就綜合結構而言,主題是什么、故事是什么、演員、服裝道具等,一開始就要想清楚。
韓三平認為,有一段時期,一些劇本空洞無物,因此劇也空洞無物。整個產業高度虧損。這樣的產業為期5年已經非常夠嗆了,所以就第一個問題來說,拍什么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有一個人物形象,一定要有一個主題。因此這又回到傳統的拍攝電影或者搞文藝作品的路徑上來了。解決好拍什么的問題后,再思考怎么拍、找誰拍最合適、花多少錢來拍。“確定好網劇的成本,合理、科學地用好成本。”
而登上“愛奇藝世界·大會”臺前的黃渤被主持人介紹說是“導演黃渤”。在這個電影演員、新手導演看來,“網劇和電影、電視劇一樣,無非兩個字——質量。”
黃渤表示,“現在量已經上去了,最要緊的就是在質這條路上努力。像《權力的游戲》,那么有主角光環的人,說死就死,一個人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主角形象怎么舍得讓他死?死了以后怎么辦?但這部劇就是這么決斷以及勇敢,把創作逼到一個絕境上就會有新的東西再產生,其實這是一個跟觀眾斗智斗勇的過程,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現在我們有些劇,看了開頭結尾就已經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我覺得我們作為創作者應該站在觀眾前面,手摸到觀眾心里面,鉤子下到觀眾的腦子里面。我們自己的團隊也在研發,希望能夠做出讓觀眾戀戀不舍打開就停不了的劇。現在很多知名的大導演、大制作人已經投入到精品網劇的創作中來,精品網劇的時代真的要來了。”黃渤感嘆道。
在“愛奇藝世界·大會”現場,韓三平、于冬、陸川、趙薇等電影界知名導演、制片人都宣布了簽約項目,即將制作網劇。網劇是怎么請到如此多的“電影咖”加入的?
對此,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沒有去給他們畫一個多大的餅,告訴他們這件事情能掙多少錢。我們一開始都是對項目,所有項目我們都至少策劃半年,然后再跟他們去對接、去聊,最終才完成合作確認。專業和純粹才能吸引到優秀的創作人加入。”
短劇是付費劇中重要推動力
根據此前愛奇藝發布的2018年影視劇播出計劃,其自制劇所占的比例已經接近50%。不過,愛奇藝高級總監李蒞櫻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仍表示,從數量和投入來說,愛奇藝仍然是劇集采購占比最大的公司。
這是因為目前平臺的資源和團隊有限,愛奇藝希望用自制和購買把控住頭部內容,對于腰部內容,則采取的是與中小合作方分賬的模式。
對于腰部內容的制作公司來說,劇的質量似乎可以更上一層。“我們也想分很多錢,但需要這些劇的普遍質量上去我們才能多分賬。”李蒞櫻表示。
對于真正有想法、有專業素質的中小合作方,愛奇藝試圖通過調整分賬策略來更好地激勵,例如對于好的劇本,可以從五五開做到平臺三、制作方七,此外也可以為那些請不起大制作的公司加大劇的投入。
但這不是一個平臺的力量能夠解決的。“我們知道批量生產好內容的環境是需要全行業全鏈條升級換代,而不是播出平臺或者一兩個公司或者幾部產品就能解決的。”王曉暉表示,現在這個生態環境還遠遠沒有形成。
此外,相比自制綜藝如《熱血街舞團》《偶像練習生》等爆款已經開始為平臺賺錢,愛奇藝自制劇的盈利能力似乎弱了一些。
王曉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劇集、尤其是自制劇集,未來一定能成為平臺的付費會員收入支柱,但這個目標仍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實現。
“從2015年開始,一系列自制網劇不斷有好作品出來,勢頭已經出來了。接下來需要的是規模產量高品質的劇,不是說一年4、5部,可能一年需要20部。”
此外,短劇又是付費劇中重要的推動力。“短劇的市場需要供給,沒有批量供給永遠不可能催發需求,有時候觀眾不知道他想要的東西是什么,在哪里。為什么《復仇者聯盟3》讓我們受到很大的鼓舞,因為我們看到這部電影敢于讓主角死一半,創作者要有自信心、用更大創意贏得觀眾的喜愛。”王曉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