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展示她所擁有的不同銀行的銀行卡。(資料照片)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電 (記者 王恩博)今年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10周年,金融風險的陰影還依然在各經濟體頭頂盤旋。28至29日在北京舉行的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外金融專家就防風險提出各自看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陷入低迷,直到近兩年才重回復蘇道路。在荷蘭ING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羅布·卡內爾看來,當前全球各大經濟體還不能掉以輕心,尤其各方相關政策與措施定位還不夠準確、嚴謹,無法有效應對未來可能的風險沖擊。
羅布·卡內爾說,面對全球市場的巨大復雜性,如果經濟金融主管部門采取“一刀切”政策,風險也會變得更加突出。在當前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新形勢下,各方除努力提高經濟狀況的準確研判能力外,還要針對不同具體情況推出宏觀審慎措施。
韓國金融監督院國際合作局局長林世熙則向人們警示全球“牛市”的潛在風險。他指出,去年來全球許多國家股市都呈增長態勢,但資本市場在低利率環境下的蓬勃發展能否長期持續還要打上問號。如果美聯儲6月份進一步加息,不難預計新興市場將受到重創。當前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在高利率環境下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
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也正著力防范風險。尤其當前中國正不斷加大開放力度,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備受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表示,在開放的條件下,各國間競爭的核心問題是制度競爭,“誰的結構性改革做得更加徹底,誰就會在下一輪經濟發展浪潮中占得先機”。他預計,目前各國的經濟結構性改革進程,將對今后5至10年全球經濟格局產生很大影響。
具體到中國,徐忠認為,不管實現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還是防范風險,其核心都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資產回報率,此舉只有靠優化營商環境、進行要素市場改革等措施才能實現。
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銀行業對于防范風險十分關鍵。中國銀行業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文紅介紹說,當前中國銀行業發展穩健,去年商業銀行同業資產和負債自2010年來首次整體收縮。同時,銀行表外業務增速也在逐月回落,總體呈現收縮態勢。
中國官方此前出臺了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新規,嚴防這一逾百萬億元人民幣的巨大市場出現較大風險。李文紅透露,銀保監會目前正根據資管新規總體要求,抓緊推進制定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該辦法將與資管新規監管要求保持一致,推動銀行理財業務回歸本源、規范轉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