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虧損了 但創業熱情沒有被澆滅
卞廣春
四川眉山市仁壽縣的年輕人唐冬辭去月薪過萬元的工作,懷揣田園夢回鄉創業,辦起了養雞場的。兩年過后,他回到原點,付出不只是時間,還有數十萬元資金。據報道,他準備處理好養雞場,重新回到城里找工作。此事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團組織愿意為他提供導師幫助,有熱心網民愿與他合作打開局面,給他鼓勵和支招。
前一天看到唐冬創業失敗的消息,讓人長時間沉浸在糾結與無奈中。第二天,竟發現唐冬養雞創業失敗,引起了來自社會的許多鼓勵。年輕人創業,需要面對的難題是孤獨無援,及創業潛在的風險。如果社會各方面能夠結合自身工作范圍和職責,關注和關心年輕人創業,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必然為創新創業、鄉村振興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現實中,許多年輕人之所以不主動創業,不是因為他們缺乏投資創業的能力,也不是創業缺乏魅力,而是他們對創業成功缺乏信心,擔心一旦失敗,不僅會連累家人,影響個人的生活和前途,還會背負一身長期還不清的債務,在創業失敗中難以自拔。唐冬回鄉養雞虧損,對他所在的家庭、所在的鄉村以及那些想在陌生領域創業的人,都會形成一種創業恐懼,影響那些想創業或正在創業的人。
返鄉創業如花兒般美麗,但也要有綠葉扶持。相關方面可以有不影響、不騷擾創業者的顧忌,但也要摒棄不關心、不主動或等失敗了再說的被動式思維。若能把預防和抑制創業失敗視為分內工作,適應時代,主動為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將會激發創業熱情和活力,發出鼓勵更多人創業的信號,為本地區吸納和培養創業人才。
在推進創新創業的新時代,地方政府可以組建創新創業機構,成為創業者的“娘家”或“婆家”,為創業者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讓創業者有訴苦、吐槽的地方,也讓創業者覺得有組織、有靠山,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向組織發出求援信號。這樣,創業者就能感受到一種特別的力量和溫暖,而不會覺得孤獨。
關注年輕人創業,大有文章可做。政府不只是創業成功的獲利者,更應“扶上馬,送一程”,成為致力于整個創業過程的服務者,應主動了解創業者的創業規模、創業模式、創業能力、創業成敗信息,積極發現和化解創業過程中的難題,并通過適當方式揭示創業風險,提醒他們預防和控制風險的方法。還可為創業者搭建同行業信息交流平臺,擴大創業者的視野,豐富創業者的智慧,在創業路上越走越寬。
這一次,那些陌生人鼓勵唐冬,為唐冬支招,讓我想起一首名為《朋友》的歌。歌中唱道:“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請你告訴我……”創業者享受盈利的喜悅,或承受虧損的負擔,但其過程和結果卻是社會的財富。盡管未來的路要由唐冬選擇,可創業失敗時,社會成員的鼓勵和支持,會讓唐冬感到不是一個人在奮斗,這有助于他從跌倒的地方再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