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進入全國“兩會”時間,作為代表委員的杭商議案和提案,一直是備受各界關注的焦點。記者觀察到,今年不少杭商代表委員們聚焦民生領域的熱點問題提交了中肯的建議,表達了他們作為企業家的人文關懷與責任擔當。
比如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董事長胡季強關注到了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問題,他提議由公安部、工信部協同建立“全國拐賣人口實時解救系統”。當發現婦女兒童失蹤后,一經核實,系統就向全國全網發布緊急警報,尤其向事發地區附近的手機和廣播系統發出協查關注請求,通過大數據分析出人販子嫌犯的相關特征信息,發動群眾力量尋找失蹤人員。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丁磊同樣聚焦民生領域,提出應推動急救知識納入素質教育培養,提升全民醫療素養。他認為,全民急救教育要從校園抓起,應將急救知識納入素質教育教學與培養范疇,充分探索 VR、AR等數字技術與校園急救科普的結合,將“邊看邊學”轉化為體驗式教學;通過上線權威的急救科普平臺、加強急救培訓專業師資力量、設立急救培訓硬性指標等方式,為生命救援打開綠色通道。
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列明則將目光聚焦到了“孤兒藥”的研發問題上。據了解,“孤兒藥”是在國際上用于罕見病治療的藥物,根據蔻德罕見病中心(CORD)的統計,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見病有近7000種,僅有10%的罕見病有相應的治療方法,其余90%仍無藥可治。對此丁列明建議,在國家層面成立罕見病專項工作委員會,統籌圍繞罕見病診治、孤兒藥研發和醫保報銷等制定系統性政策機制,鼓勵科研院所和醫藥企業加大孤兒藥的研發。
與此同時,另外幾位杭商代表委員們更多立足于自身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圍繞新能源汽車、長三角一體化、制造業供應鏈效能提升等領域發表了獨到見解。
比如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提交了關于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的建議。記者梳理李書福過去多年的兩會議案和建議,發現其所涉范圍覆蓋中國汽車行業發展不同時期的多個切面,其中“甲醇汽車”是最高頻出現的關鍵詞之一,而今年已是李書福第四次將目光鎖定甲醇汽車。“在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方面,甲醇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推廣應用甲醇汽車是實現交通領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最為現實有效的路徑。”李書福在建議中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提出加快發展融合型物流新基建,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提升中國供應鏈效能,促進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他所謂的“融合型物流新基建”,是以新型基礎設施為載體,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升級物流基礎設施,為企業提供網絡化、數字化、低碳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生產制造業未來的變革,必然是基于生產端的供應鏈全方位整合。”徐冠巨認為,企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能否提升傳統企業的科技水平、供應鏈水平,決定了企業能否走向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富通集團董事長王建沂則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建議支持浙江與上海、江蘇、安徽合作設立科創聯合體,推動長三角“三省一市”產業優勢互補,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傳感光纖新材料、高端裝備、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打造跨省際的現代產業集群,聯合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
(記者 茹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