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余杭區徑山鎮四嶺村茶葉種植戶李生龍收到了一筆105.7萬元的款項,這筆錢是他參保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的理賠款。拿到錢后,李生龍第一時間購買了化肥薄膜等農資開展災后自救。
原來,今年2月下旬,余杭區突降大雪,山區部分地區最低溫度達零下5.5℃。“那段時間剛好是茶葉生長的關鍵期,低氣溫導致茶葉生長周期延后。”李生龍的2014畝茶園損失不小,今年春茶開采時間較去年推遲10天左右,產量預估較去年同期減產15%左右,“尤其是明前高端茶產量減少,直接經濟損失近兩成。幸好我買了農業保險,及時彌補了損失。”
李生龍購買的農業保險,是余杭為了增強茶農抵御自然災害風險能力,于2016年起在全省率先推行的“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在保險期間內,當氣象監測點實測日最低氣溫達到1℃或以下時視為發生保險事故,無需人為定損,就可啟動理賠機制。”余杭區農業農村局政策與改革科相關負責人說,這樣就避免了在定損過程中產生的人為定損爭議,減少了出險后農戶報險、出險現場保護、等候專家定損等大量中間環節,有利于農戶第一時間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減少農業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的實際損失。
今年,余杭全區共有648戶農戶投保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保險期為2022年2月21日至4月20日,投保面積35484畝,總保費734.9萬元。“原來每畝保額是2500元,費率是12%,因為連續兩個保單年度賠付率低于40%,今年費率打7折,每畝保費210元,除去省市區三級補貼的168元,農戶每畝地只需付42元。”余杭區農業農村局政策與改革科負責人說,目前理賠款達1786萬元,簡單賠付率達243%。
為了提升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參保覆蓋率,余杭區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切實減輕茶農繳費負擔。省市區三級財政補貼80%,茶農個人僅需承擔20%,7年來累計補貼財政資金3166.05萬元。
不僅如此,余杭區還依托大數據平臺,建立“禹上金扁擔”農村金融服務平臺,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讓老百姓在手機端就可享受保險預約、報案等金融服務,實現農業保險掌上一鍵辦理。平臺自2021年10月上線以來,保險累計預約82筆、累計出單67單。
接下去,余杭區將會進一步優化農業保險政策,完善農業保險補貼方式,不斷提高茶農投保積極性。“最近氣溫多變,又正值采茶季。除了做好茶農參保的宣傳動員工作外,我們還會加強低溫監測預警,提醒農戶及時做好防災防損工作,切實減少低溫對茶葉造成的影響。”余杭區農業農村局政策與改革科負責人說。
(記者 沈維 余杭微融圈 閔玲艷 壽勝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