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共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鄉村的共富建設如何走?又如何在共富路上發展民族特色?
近日,杭州市標準化學會團體標準《民族鄉村共同富裕指標體系》通過審查。據悉,該團體標準為國內首個民族鄉村共同富裕團體標準,其發布使建設民族鄉村共同富裕提供有標可依,也為其他民族鄉村建設共同富裕提供標準化參考。
莪山畬族鄉是杭州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近年來,莪山畬族鄉始終以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為努力方向,以建設民族地區共同富裕示范區為奮斗目標,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村集體從過去的“空心村”“負債村”到全面實現村集體經濟“8050”,最高的村經營性收入可達百萬。農民人均收入持續保持2位數的增長,從20800元增長至34804元,位列全國畬鄉首位。
為加快推進民族鄉村共同富裕,發揮標準化在杭州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中的引領作用,莪山畬族鄉與桐廬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攜手共進,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第一階段(2021年~2025年)發展目標為依據,著眼新時代文化、社會環境、產業質效、居民收入、公共服務、美麗宜居等六大板塊,賦分量化22項共同富裕二級指標,同時細化出67項共同富裕考核指標,對莪山畬族鄉民族共同富裕創建的相關術語和定義,文化、環境、產業等方面要求進行了規范。
早在三年前,莪山畬族鄉創成“中國畬族第一鄉”后,就發布了“桐廬縣莪山畬族鄉民族鄉村振興示范建設指標體系”,也是此次民族鄉村共富指標體系的前身。此次民族鄉村共富標準的制定從今年年初開始啟動,該鄉與相關部門前后經過5輪專題論證會,并于上月完成專家評審會。有標可依后,莪山畬族鄉接下來將對該項團體標準抓緊予以發布實施,系統推進最富裕、最美麗、最幸福的“中國畬族第一鄉”建設,為民族鄉村共同富裕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桐廬樣本”。
(記者 陶元 黃蓉萍 桐廬微融圈 王趙婉 童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