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是夏季鮮花盛開的月季花壇,院內是整齊劃一、四季飄香的菜畦。盧龍縣劉田各莊鎮下荊子村蔡清香家的小院子,讓主人歸攏得井井有條。“縣里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12月21日,蔡清香樂呵呵地對記者說。數月來,盧龍縣以張貼“紅黑榜”、劃分“五種類型”為“推進器”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已建成美麗庭院1萬個。
“為了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8月下旬開始,盧龍縣組織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主要內容包括農村廁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治理等。”盧龍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田光介紹,“為了提升效率、保證效果,我們推出了‘紅黑榜’考評辦法,并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劃分為五種類型,分類推進。”
“紅黑榜”村莊實行百分考核,重點考核農村環境整治、“兩違”清拆、路域環境整治、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治理等八項任務完成情況。在具體操作中,盧龍縣按照定期調度、“網格化”管理、掛賬銷號、群眾參與、督查考評等五項機制嚴格打分。考評綜合得分在90分以上為“紅榜村”,70分以下為“黑榜村”。
“紅黑榜”考核激發了鎮村兩級干部干事創業熱情,發揮了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在村集體積累薄弱的四各莊村,村“兩委”干部主動分包街道、農戶,該村兩期被評為“紅榜村”。王深港村投資150萬元建設污水收集池236個、檢測井33個,徹底解決了生活污水處置問題,連續三次獲評“紅榜村”。
綜合各村地理位置、集體積累情況劃分的“五種類型”,主要包括:“自力更生”型,發動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產業帶動”型,整合集體資源要素推進環境整治;“改善提升”型,利用房前屋后打造微景觀,讓鄉村獨有的文化符號動起來;“機制管用”型,制定村規民約,維護治理效果;“規劃引領”型,設計好紅線、藍線、綠線、紫線,界定控制線。
“五種類型”的劃分,實現了整治行動的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也留住了鄉愁。邸柏各莊村通過發包山場、水庫等壯大集體經濟,讓路燈亮了,街道寬了,村莊美了。年家洼村大力治理侵街占道問題,利用清退出來的閑置地塊栽種金銀花,實現了美化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截至目前,該縣共清退養殖場71個,拆除雙違4.56萬平方米,整治污水191處,清理生活垃圾6.46萬立方米、農村道路181公里,栽植綠化樹6萬余棵、花卉4萬余株,建成美麗庭院1萬個。
(記者楊利光 通訊員胡燕生 閆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