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桐廬縣瑤琳鎮林場區塊,山巒起伏間,靜靜佇立著一個“馬”字形場館。從高空俯瞰,青綠色跑道與白色看臺相互碰撞,帶來強烈視覺沖擊。這里是杭州亞運會馬術項目比賽主場館桐廬馬術中心。
作為唯一一場需要人和動物共同完成的比賽。今年9月,23個國家的230余名運動員和參賽馬匹將齊聚于此,角逐盛裝舞步、障礙賽、三項賽三個比賽項目的6枚金牌。屆時,這對親密伙伴將享受哪些服務?場館又新增哪些“秘密武器”?在昨天舉行的桐廬馬術中心探營活動中,記者找到了答案。
在近5.4萬平方米的場地中,主要包括100×120米主賽場以及5000平方米的室內訓練場、3104個觀眾席位、近4公里的越野賽道,配套馬僮村、馬廄、馬診所、鐵蹄工廠等設施。
走進主賽場,已經鋪上了細細的纖維砂。與普通砂土相比,這里多了一分柔軟。“一般馬匹的重量在800kg-1000kg,起跳后的力量可想而知。摻入植物纖維后,不僅能夠保證砂土的軟度,還不容易給馬匹帶來額外傷害。”桐廬馬術場館運行團隊設施運維組副主任余磊介紹。
面對如此偌大的場館,想要快速精準地定位。現在,只需動動手機就能實現。“通過這套智慧場館管理系統,可以直觀看到場館能源損耗、人流量等信息。”智慧場館管理系統項目經理高晶一邊操作一邊解釋,“系統共有五大功能版面,包括時空看板、賽事籌備、數字孿生、運維管理和應急管理。分別對應不同的應用場景。”
以“數字孿生”為例,點擊進入該模塊后,能夠看見1:1的比例還原的場館模擬圖。該模塊下,與場館智能化設備實現聯動。“比如出現人流量密集,或者現場發生肢體沖突時可以通過攝像頭,分析情況并觸發報警。”高晶介紹道。
不僅如此,該系統還可聯通移動端,對工作人員及工作任務進行統籌管理,開啟線上無紙化模式,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
此外,除了與運行管理團隊相關的智慧場館管理系統,觀眾和運動員也將體驗一系列智慧化服務。打開名為“桐廬馬術”的小程序。內含各類旅游、賽事、觀賽、科技類服務。從中運動員能夠獲取專屬的賽事流程、緊急聯系人,以及自己馬匹的實時監控視頻。
針對現場觀眾,小程序還推出“機器人下單”功能。賽事期間,掃描相關二維碼就可以跳轉到下單商城,選好商品付款后,會有專門的送貨機器人負責送到指定通道。目前,該小程序已經上線,并進入測試完善階段。
(記者 周雨菲 攝影 邱仁森)